首页 > 河北新闻>>

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内丘县见闻:传承李保国精神 把荒山变成“金山”

时间:2020-10-29 17:10: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传承李保国精神 把荒山变成“金山”

——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内丘县见闻

岗底村的荒岗坡底种满了苹果树,由穷变富的历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讯员 刘继东摄

河北省内丘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地、丘陵占据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生前科技扶贫的主战场,如今,大片的荒岗秃岭栽上了兴村富民的苹果树,不仅绿化了山体,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富岗苹果”为龙头,内丘县着力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产业,已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6万亩,苹果产业年产值近17亿元,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该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50户13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在李保国精神的感召下,内丘县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富岗产业扶贫模式、易地扶贫搬迁‘有事做’助脱贫、‘治未病’防贫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开花结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内丘县委书记张辉介绍,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年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47倍,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到6个。

龙头带动,荒山遍植“摇钱树”

岗底村的苹果熟了,一串串红苹果缀满了枝头。 通讯员李世誉摄

10月20日,记者驱车直奔位于内丘县侯家庄乡的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弯弯曲曲的山路两侧,随处可见成方连片的苹果树,成串的红苹果压弯了枝头。有的农户开始摘果、分拣、装箱,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李保国当年奋斗过多年的岗底村,四周漫山遍野是硕果累累的现代化苹果园,街头到处是苹果销售摊点和门店,游客们在挑选个大皮薄的苹果,不少货车正将成箱的苹果装车运往山外。

岗底村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根据地。在该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的带领下,富岗公司传承光大李保国打造的“富岗模式”,瞄准“让山岭变绿、让山区父老乡亲变富”这一目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仅使岗底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还在35个贫困村建立了万亩连锁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同时吸收贫困户入股分红。这些贫困户按照富岗苹果生产技术标准生产,一级果比例大幅提高,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走进大山深处的界子口村,侯东敏和张新平两口子正和5名帮工采摘苹果。56岁的侯东敏是李保国当年在内丘带的首批学员之一,他在山上山下种了14亩苹果树,通过与富岗公司合作,苹果长得又大又好,一年能挣20万元。“要不是李老师教我技术,我八成还在外地打工呢!”他感慨道。

内丘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大力实施优质林果种植、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入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入股+打工”等产业扶贫带动机制,引导龙头企业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分红,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共建、打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仅在每年的苹果采摘季,就有3000多名农民到果园打工,工资收入超过2400万元。

易地搬迁,进城农民“有事做”

图为内丘县界子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胡林(左),在请富岗公司技术员点评自家果园的苹果品质。通讯员李世誉摄

贫困村行家峪村的搬迁户杨爱堂,新家位于内丘县城的恒源和谐小区,三室两厅两卫带电梯的单元房宽敞明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我们是2017年搬来的,以前都不敢想象能住得这么舒心。”她说。

42岁的杨爱堂一家原来主要靠种植板栗树、核桃树等维持生活,一年才挣7000元左右。刚搬来时她最担心的是收入问题,没想到,内丘县“有事做”服务站很快帮她找到了一份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月收入最低2000元。她的丈夫到工地打工,收入比她高出一倍多。他们还抽空回老家管理果树,能收入近万元。谈起如今的日子,她喜上眉梢:“孩子过去上学得翻山越岭,现在走几步就到了。生活、就医等都方便,啥也不愁。”

2016年,内丘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防止搬迁工作“治标不治本”,该县坚决排除了从山坡上搬到山脚下的方案,分批将深山中的5个贫困村458户1239人搬到县城里的恒源和谐小区、天和小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6户811人。

搬迁是手段,稳得住、能致富才是目的。为了让群众拔掉穷根、搬出幸福,内丘县在搬迁安置小区成立全省第一个“有事做”服务站,对搬迁户进行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多期技能培训,并牵线搭桥帮助找工作,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结合产业和就业帮扶,所有搬迁贫困群众顺利实现稳定脱贫。

在此基础上,内丘县还成立“有事做”服务中心,累计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85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0万元,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48户。

持证下田,农民变成“土专家”

图为岗底村农民高级技师杨双奎在为贴枝的苹果贴上防磨垫,避免蹭出疤痕掉价。通讯员李世誉摄

来到岗底村北的富岗绿色苹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矮化、密植的苹果树,统一铺设着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安装着杀虫灯、诱虫板等。绿叶映衬下,红彤彤的苹果格外诱人。

农民高级技师杨双奎,正在一片苹果园里为紧贴着枝杈的苹果贴防磨垫。“要不然风一吹就会剐蹭出疤痕,上好的苹果就掉价了。”他说,这是李保国老师制定的“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中的一条。

杨双奎是李保国老师在岗底村的“得意门生”。在李保国科研团队的支持下,他成功创新了重茬苹果园大苗建园技术,改写了老果树改造更新依靠轮作的历史,实现了“一年栽种、两年结果、三年丰产”,对品种换代和果农增收有着巨大价值。“眼前这片果园就是改造的成果,第三年测产为5760斤,今年稳产6000斤没问题。”他说。

杨双奎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外出指导果农,分文不取。有人问他耗自家的油去给别人免费讲课图个啥,他说:“我就想把苹果管理技术传给更多的人。我的技术是李保国老师免费教的,所以我也不会收一分钱。”

岗底村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农村。目前,共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5名果农获得高级工证书。

内丘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成立了县、乡两级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推动扶贫技术到项目、到贫困户。该县通过办好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等,着力培养新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近年来,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活动,内丘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读了大专,先后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其中300名是贫困户,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技术中坚力量。

科技扶贫的种子还播撒到了省内外。由内丘65名职业农民组成的“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先后到我省35个县及山西、河南等省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发放依托“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编写的科普故事手册2万多份,辐射带动太行山区苹果种植60多万亩。 (河北日报记者 王永晨)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