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项目>>

我市“双创双服”活动成效显著 今年全力打造升级版“双创双服”

时间:2019-02-15 08:41:43  来源:  作者:

    今年,我市将围绕全面提升双创能力、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精心实施民心工程等五个方面,全力打造升级版“双创双服”活动。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双创双服”总体部署,牢牢把握“创新、强企、解难、惠民”活动主题,创新服务发展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实现新突破。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龙头企业,聚焦培育平台载体,重点壮大市场主体。2018年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9万户,新增1.1万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48%,其中新增企业2700多家,完成全年目标的195%,增速居全省首位。培育1家“双创”示范基地、1家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众创空间8家、星创天地10家、院士工作站6家。长安客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合作,形成轻型车专属研发能力;定州青年创新孵化园一期投入使用,入驻企业80余家;E家众创空间获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二等奖。
    服务发展推出新举措。聚焦群众和企业所需所盼,建立包联帮扶机制,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市级领导、各包联单位,对全市107个省市重点项目和71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联帮扶,主动上门服务。协调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4.5亿元,设立各类奖励资金9000万元、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8家石交所挂牌企业和14家孵化板挂牌企业集中授牌。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260件,解决247件,解决率达95%。同时,充分利用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平台,实时办理企业反馈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
    服务民生取得新成效。突出民生要务和实践特色,紧紧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在落实省级20项民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增加了全民健康、助残扶贫、金融便民等12项市级民心工程,32项民心工程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棚改开工3342套,率先完成2017-2018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城市公厕、旅游厕所34座,农村改厕1万座;新增集中供热150万平方米,气代煤改造7407户;城市、农村特困人员补助分别提高至8580元、4680元;完成中小学校舍提升工程4.2万平方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7%;“六进”演出500余场,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2.3万平方米的新政务中心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企业和群众“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和“最多跑一次”目标。梳理214类审批事项,简化178项办事流程,19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到位,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个别事项提速90%以上。全面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成404项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录入,率先实现“一网通办”。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实现“五十证合一”,形成了“投资定州、事事无忧”的环境品牌。
    今年,我市重点从五个方面深化“双创双服”活动。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提升双创能力。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全程实施清单管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和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
    突出帮扶重点,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强服务,紧紧围绕“12339”发展战略,认真研究政策,全力实施“京津研发、雄安研发、定州智造”计划,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定州制造”向“定州智造”转变。围绕政策落实强服务,通过政策问答、媒体专访、集中宣讲、微信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全面解读,将最新鲜、最权威的政策解读传达给企业和群众,具体指导企业、群众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同时,加强对政策落实和兑现情况的督办,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强服务,强化规上企业、重点小微企业、重点项目一对一包联服务,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迫切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组织专家会诊、政银企保对接、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建平台。优化包联服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加强包联领导、包联单位与包联对象的沟通联系,主动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抓住省直管体制改革、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对接。广泛开展沟通联络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座谈会、重点项目观摩会等活动,及时了解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千方百计破解审批、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精准简政放权;全面实施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推行和扩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探索开展并联审批改革,推行多图联审、联合测验、联合验收等制度。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下大力解决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强化点对点精准服务,建立完善“代办专员”制度,推广“两不见面”经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导办、代办帮办等服务,建立“绿色通道”,规范监管,强化服务,助力骨干企业、重大项目、重点科研机构畅通发展渠道。
    聚焦民生福祉,精心实施民心工程。狠抓项目落实,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盯紧民生重点热点焦点,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创业就业、交通出行、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省级民心工程。记者赵珍珍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