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有一种家风叫“光盘”

时间:2020-09-23 10:14:15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形象地写出了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艰辛过程,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这是我家的家风,代代相传。

  记得小时候,作为读书人的爷爷常常念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爷爷笑着抚摸我的额头,说:“这句话是说,一碗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它来之不易;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东西的产生是很艰难的。一句话,凡是有用的东西,就不能轻易扔掉。”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的道理。

  爷爷身体力行,堪称节约的典范。每年收割完麦子,爷爷总要背着一个筐子,认真地在田里捡拾散落的麦穗,不嫌热,也不嫌累,仿佛在捡拾金子一般。看到筐子里的麦穗,爷爷总是笑呵呵的,仿佛喝了蜂蜜,心都是甜的!

  吃饭前,爷爷经常朗读《悯农》,奶奶听得多了,有些不耐烦,说:“老头子,这首诗你读了好多遍了!”爷爷不生气,反而笑着回答:“不要生气,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是咱家的家风,读这首诗就是传承家风,让孩子们俭以养德!”奶奶听后,露出一丝笑容,说:“你说的对,不愧是读书人!”奶奶没有文化,一听爷爷说出这么重要的“家风”两个字,瞬间就没有了声音。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一生勤俭持家,每次吃饭,饭碗里一粒米也不剩。看到掉在饭桌上的米粒,他都会捡起来,爽快地吃掉,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至于家中剩下的汤汤水水,他也会尽力“消灭”掉。实在不行,就喂猪喂鸡,物尽其用。父亲常常对我说:“每一粒粮食都是千辛万苦种出来的,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劳动成果。珍惜一粒粮食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一个人的修养品行!”

  我牢记父亲的教导,对粮食怀有一种莫大的尊重和珍惜。每次吃饭时,总是打适量的饭,吃完再添,绝不一次性打过量,吃不完就浪费了。每次去饭店,总是点适量的菜,不讲排场,不慕虚荣。吃不完就打包,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父亲知道后,高兴地说:“勤俭持家传久远。你继承了节俭的家风,不愧为我的儿子!”

  当然,令父亲高兴的不止于此。更可喜的是,他的孙子也从小就学会珍惜粮食,每次看到剩下的饭菜,总要与我一起把它干干净净“消灭”掉!

  如今,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若每个家庭都能勤俭持家、以俭传家,就能促进整个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明新风。(王晓阳)

责任编辑:
下一篇: 乡村派对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