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宽阔、纵横交错;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正能量满满……如今,河北省定州市乡村发生“蝶变”,呈现出一幅幅生态宜居的和美画卷。
近年来,定州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新路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定州样板”。
河北省定州市钮店社区投资150万元进行环村路硬化改造,实现全村街道及进村路全部硬化。图为钮店社区主街道。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早上起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沿着河堤慢跑,一路上鸟语花香,令人心情舒畅。”定州市高蓬镇小章村村民成建敏说,只要不下雨,她每天都会到村北的河堤公园散步、跳舞,看看风景,这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小章村地处沙河南岸,被一望无垠的田野环绕。2021年以前,村北的围村河堤还是荒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硬化道路和绿化植被,堤绿景又美,新景旧貌的巨大反差让人心生赞叹。
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小章村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在村北修建集绿化、休闲、游乐为一体,占地约3.5万平方米的河堤公园,将村内南北方向8条街道、东西方向16条街道全部打通,在4条主要道路及6条田间路栽植海棠、樱花、国槐等树种1.2万棵;在村内8条南北街、5条东西大街栽植樱花、海棠、红枫等树种5000余棵,村里呈现出“条条道路都硬化,家家门前都有树”的景象。
小章村的蝶变是定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为扮靓乡村颜值,定州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了《定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建设以东亭镇为中心的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成省级和美乡村18个。
持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制定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拓展提高“五清三建一改”标准,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向广度深度拓展,逐步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公共绿地、公共停车场等381处,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建管并重、常态长效的原则进行改造,将长效管护机制和农村改厕工作同步推进、配套建设,做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保障农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2023年,定州市新建厕所运营监管中心1个、维修站点50个,配备抽粪车60辆,改造提升户厕5170座、公厕6座。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集中整治“翻浆路”,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1.5公里,完成80个村庄村内道路硬化,号头庄回族乡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更多便利
初夏时节,环境宜人。在长安路街道大流村互助幸福院内,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有的下棋、有的唠家常……欢乐的谈笑声不时传来,大家乐在其中,惬意而悠闲。
大流村互助幸福院总面积370平方米,设有4间休息室、2间餐厅、1间共享厨房以及健身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主要面向村里70岁以上老人,通过实施适老化、智慧化改造,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精神需求。
“互助幸福院由村委会出资建设,总投资12万元,由村内闲置宅基地改建而成。”大流村党支部书记韩兴亮介绍,“老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每周我们还会给老人们免费做一次午饭,两荤一素、营养搭配,腿脚不便或年纪较大的老人,还会安排志愿者送餐上门。”
近年来,定州市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互助幸福院为载体,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设上线定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家、互助幸福院33个、邻里互助点494个,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实施6所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学校、幼儿园21所,市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建成投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保障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个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市1008名乡村医生全部由市财政发放工资并缴纳社保,执业(助理)医师率达到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努力构建“主城区—乡镇—村”三级城乡公交网络,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共开通运行线路26条,运行率达到100%,运行总里程达828公里,可覆盖25个乡(镇、街道)。完成260个候车站牌建设,加快178个候车站亭、10个便捷车站建设,定州客运枢纽中心项目主站房主体结构已完工,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出行需求。
聚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
提升治理效能
在高蓬镇钮店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来往的群众不时在法治文化宣传展板前驻足观看;法律图书室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和法治读物,四五名社区居民正在认真阅读相关书籍。
“我们通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律图书室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近距离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钮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国平说。
“我们将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法治定州、平安定州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着力在培育特色亮点、打造普法品牌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工作,以‘基层善治’助推‘定州之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定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宋坤说。目前,定州市培养了5478名法律明白人,打造了423个平安村(社区)。
近年来,定州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推进乡村法治是保障,乡村自治是基础。杨家庄乡大洼里村的“银发智囊团”则是乡村自治的一个缩影。
以老党员冯发庆为发起人,大洼里村20余名老支书、老党员、老教师和老干部,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朋友圈,成立“银发智囊团”。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群众听得懂的家乡话,通过集中宣讲、送学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让接地气、冒热气的新思想传播到每一个人,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德治有利于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和质量。高蓬镇西牛村把树立文明村风、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坚持党员先行、全民参与,破除大操大办陈规陋习,倡导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文明乡风。
传统的定亲流程从以前的3天变成了现在的1天;结婚时不燃放烟花爆竹,不闹婚,“回门”“三天”大操大办的习俗全部取消,结婚当天一次办清;白事由之前的消耗上千米白布,缩减到只有近亲属戴孝……如今,西牛村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已成过往,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文明乡风。
今年2月16日,息冢镇东王郝村村民马力给“网上枫桥”服务中心打来电话,反映家中突然停水,不知道停水原因,希望尽快恢复供水。话务员紧急派单至相关部门及单位。10分钟内,相关负责人与马力取得联系并了解情况。1小时内,在技术人员电话指导下水表恢复了正常运行。经回访,马力表示问题已成功解决,并对中心又快又好解决民生诉求连连称赞。
近年来,定州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21年7月,该市建立“网上枫桥”服务中心,以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为核心,不断扩大受理范围,从求助、咨询、举报到涉法涉诉等各类诉求,全受理、全办理、全回复,一口接办所有事。经过三年运行,“网上枫桥”服务中心已成为民生服务台、社情晴雨表、发展助推器,热线和网上诉求增长了近十倍,线上信访吸附力显著增强,线下信访大幅减少。群众安全感调查指数从2019年到2023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今后,定州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全力打造和美乡村、平安乡村,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定州市市委书记张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