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农业>>

大棚里话增收

时间:2012-12-06 11:13:38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杨跃平李会郑立根
初冬时节,薄雾迷蒙,寒冷的空气挡不住村民们如火的热情。
12月4日,记者来到杨家庄乡辛兴村无公害西红柿生产基地。一进村口,就看到公路两旁的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在阳光下,蔬菜大棚泛着银光,星星点点甚是好看。走进棚内,西红柿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菜农们满怀着致富的希望,在大棚里辛勤地忙碌着。
10年前,依托有利的区位环境优势和土壤水质条件,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辛兴村开始种植无公害蔬菜,初步形成了以西红柿为主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发家致富。
在一个蔬菜大棚前,几个菜农正在交谈,记者走上前去与他们攀谈起来。
“十八大看了吗?”“看了。”
“说一说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候,我们的日子就可以过得比现在更富裕了。”
聚在一起的几个村民争着回答。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让大棚种植户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更是信心倍增。
走进农户赵新兰的蔬菜大棚,棚内暖意融融,西红柿藤蔓长得有一人多高,青红相间的西红柿也挂满了整个藤蔓,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立即被眼前一串串如红灯笼般的西红柿吸引住了。“这种西红柿叫齐达利,具有口感好、耐储藏、生长期长的特点。”赵新兰说。“我们村发展蔬菜大棚已经10年了,有了一大批固定的客户,春节时候也能照常供应,每到成熟季节,就有保定、安国、曲阳、唐县、深泽等地客户前来收购,用不着拉到市场上卖,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上还高。现在,整个蔬菜基地占地1000多亩,建有320多个大棚。”
说起种菜的收益,赵新兰跟我们算起了增收帐。“以前种粮食,一亩地不过就挣个几百块钱,自从建上大棚种上蔬菜后,日子就好多了,现在一个大棚一年能挣三、四万块钱呢!今年早春西红柿上市的时候一斤能卖到三块钱,不过现在价格降到了一块六七,市场需求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捉摸。”
赵新兰说,“我们一年种两季,一部分大棚到腊月就要开始栽新苗了,西红柿苗已经在山东寿光预订好了,虽然价格高点,但质量有保证。”
在和种植户的交谈中,我们注意到他们黑而粗糙的手,秃秃的指甲内塞着泥土,让人感到其中的苦。63岁的杨振杰在旁边插话说:“种大棚菜非常辛苦,一年到头不能休息,连大年初一都要下地干活,我们就盼着销路好、价格高,那样就有了盼头,不致于一年到头白忙活儿。”
在蔬菜大棚的最北面,3个现代化的日光温室正在建设中。菜农赵兵子告诉我们,这是一家北京客商投资兴建的,建成后大棚外墙面贴有保温板,草帘是机械收放,实现名副其实的节能高效。下一步公司还将对村里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全部建成现代化高效大棚,并实行订单生产,到时候我们就更不愁销路了。
“不仅如此,听说还要在村里建公园、新民居、老年公寓,到那时,我们就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了……”
十八大报告让农民对经济发展充满了期许。他们介绍说,村里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规划了更先进的大棚,种植蔬菜收入肯定会更多,我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村民们热烈地讨论着,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