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一家三代铁路职工眼中的铁路变迁

时间:2018-11-06 12:47:26  来源:  作者:

        从“绿皮车”到“红皮车”,再到“白皮”高铁动车;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现在的电力机车,改革开放40年,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定州火车站,有这样一户“铁路之家”,他们祖孙三代都工作在铁路上,

一家三代铁路职工眼中的铁路变迁
 

陈建国正在检查旅客的行李物品。

陈龙正在用机控器调控调车机。
        今年55岁的陈建国,是定州火车站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他38年扎根铁路一线,而这份执着与坚守源于父亲陈金榜的影响。“我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在铁路上干活。他给我的印象除了满身油污,就是乐观豁达的性格。”陈建国说,“每当父亲歇班时,都会给我讲在铁路上的故事,让我对铁路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当年,陈金榜在定县火车站从事火车货物装卸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冬天户外冰冻三尺,寒风刺骨。夏天暑热蒸人,就像火炉一样。”陈建国回忆说,“由于机械化程度低,所有工作几乎都靠人工来完成,那时的辛苦放到今天简直无法想象。”
       1980年代,我国的公路运输还不发达,煤、盐、棉花等重要物资都靠火车运往全国各地。因此,装卸工就成为当时铁路上的主要工种之一。
     “火车运输时间要求很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装完或卸完货物,不能影响下一列火车进站。一节火车皮大约60吨货物,两名工人必须在40分钟内卸完,工作量非常大。”陈建国说,“假日里,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到火车站玩,每次都能看到父亲和工友一起忙碌的身影,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每天听着火车长鸣声,看着一列列火车驶过,我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陈建国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1980年,陈金榜退休后,陈建国如愿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铁路职工。“我刚来时才17岁,接班后干的也是装卸工。”陈建国说。
       回忆起初到铁路工作的日子,陈建国唏嘘不已。上班第一天,他就迎来一场“硬仗”。先是卸盐包,每个盐包100多斤,刚卸下7包,他就累得瘫坐在地上。想起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没日没夜的坚守,陈建国咬咬牙站起身,让工友把重重的盐包抬到背上,肩头随即传来一阵撕痛……
       陈建国最难忘的是那个冬天的晚上,他和工友们一起卸煤矸石时的场景。煤矸石因为有水分,冬天就冻成一坨,只能用镐一点一点地砸开。尽管加班加点地干,双臂震得麻胀酸痛,但是一个晚上也卸不了半车皮。
    “有时候工作太累,回到家连饭也不想吃,话也不愿意说,偶然还会闹脾气。可人活着,总得工作,想想老父亲辛苦那么多年,我只能硬着头皮干。”陈建国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铁路也迎来了现代化变革。以前的火车头有日本造、美国造、前苏联造……而如今,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列车、高铁早已行驶在世界各地。
       由于工作需要,陈建国1990年调至客运段从事安检工作。
      “在安检工作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便利,彻底告别了人工检查旅客行李的老办法。”陈建国说。
      “九十年代初,逢年过节乘坐火车出行的人特别多,定州站一列车最多时能上1000多人。“”陈建国说,“靠人工来检查行李,每位旅客最快也要1分钟才能结束,不光我们工作量大,旅客至少也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到站才行。”
       而今天,旅客只要将行李物品放进安检X光机,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器就能观察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从而能分辨出是不是违禁物品。“铁制品发黑,液体发蓝,身份证往仪器上一刷就能核对信息……一方面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劳动强度却大大降低,这些变化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陈建国开心地说。热血无悔,青春无悔
     “呼叫定州,呼叫定州,机车请求穿越6道……”
     “收到,收到,可以通行,可以通行……”
       在定州站站台上,陈建国的儿子陈龙,正通过对讲机调配机车。陈龙今年31岁,2008年退伍转业后被分配到正定站工作,2010年担任定州站货车调车员,负责货车的分解与编组连挂。8年时间,陈龙从一名初到铁路的“新兵”,成长为一位能独当一面的调车长。
     “大家可能对调车员这个工作比较陌生,我们主要负责货运车辆的解体和编挂,同时还要控制调车机的运行。”陈龙说,在整个铁路系统中,调车员不仅责任最大、任务最重,也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
       在陈龙胸前,挂着的机控器是安全工作的保障,通过小小的机控器,就能调控火车轨道变更,控制调车机的前行,极大地保障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前我们这个工种,白天靠旗子,晚上靠信号灯来控制调车机。变轨的时候,还得人工到铁轨上手动扳道岔,十分不安全。”陈龙说,“有了机控器后,呼叫楼上的信号员,就能通过远程遥控,实现自动变轨。而且,调车机的司机也能根据机控器发出的指令前进或停止,既方便又安全。”
       陈龙成长的时代,是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青年职业选择日趋多元的时代。退伍后,他的战友们有的选择经商、有的选择了比较清闲的岗位,而他却坚定地选择了铁路。
    “我出生在‘铁路世家’,听到最多的是父辈们关于铁路的故事。”陈龙说,在他工作期间,也遇到过别人眼里发展前景不错的工作机会出现,但他依然觉得,既然选择了铁路事业,就要把这一行干好:“看着一趟趟列车从自己的岗位上平安驶过,这是我成就感最大的时刻。能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新时代中国铁路的伟大征程,我无怨无悔。”记者赵子超、通讯员张诗蕾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