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人防+技防织密秸秆禁烧防控网———来自“三夏”一线的报道之三

时间:2019-06-20 14:46:46  来源:  作者:


图为杨家庄乡霍羊平村禁烧巡逻队在巡逻   记者张玉凤、实习生王甜甜
    金浪滚,麦穗黄,禁烧战斗已打响;乡村干部上战场,逐块地头来宣讲……自全市“三夏”麦收拉开帷幕以来,我市各机关单位、乡镇干部、志愿者便进入秸秆禁烧“战备”状态,早出晚归、坚守巡逻,成为麦收时节一道风景线。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记录下了禁烧一线的场景。
    大手拉小手禁烧宣传进校园
    “同学们,家里的小麦就要开始收割了。有谁知道为什么不能焚烧秸秆?”
    “老师,我先说,因为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
    近日,东留春乡大王耨小学各年级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焚烧秸秆”主题班会。班会上,老师们向学生宣读了关于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的通告,详细讲解焚烧秸秆对健康、安全、环境等带来的危害,动员学生们回家后向家人、亲朋好友积极宣传,坚决不焚烧秸秆,不随意将秸秆倾倒在沟渠河塘中。
    “不仅是在大王耨小学,全乡各中小学均开展了秸秆禁烧主题班会。”东留春乡人大副主席阴若天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全乡中小学生明白秸秆禁烧的意义,动员中小学生成为秸秆禁烧义务宣传员,争做环保小卫士。同时,发挥好亲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学生促家长,以家庭促社会,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在全乡营造强大舆论氛围,真正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缕烟”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王耨小学6年级学生孙嘉韩说,“现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希望能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夏收以来,我市各乡镇(办)通过喇叭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巡逻车等各种形式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禁烧宣传氛围。
    李福民今年59岁,曾是东留春乡西王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于去年脱贫,现在他是村里秸秆禁烧义务宣传员。每天从早到晚,他开着自家装着扩音喇叭的电动三轮车,在全村宣传巡逻。“喇叭和扩音器是村主任家的,我也就是义务帮忙宣传一下。”李福民说,“党和政府给了我温暖,我也得为国家干点儿事。”
    帐篷支地头巡逻不间断
    杨家庄乡下辖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万多亩。为确保打赢秸秆禁烧战,该乡把23个村划分成4大“战区”,全乡干部编入“战区”,“战区”下边又以村为单位成立巡逻队,设立30余个秸秆禁烧指挥部,130余名队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
    在杨家庄乡霍羊平村,一顶军绿色的帐篷支在地头,帐篷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床上简单铺了一张床单,帐篷外放着一张办公桌,几把铁锹和几个灭火器。
    霍羊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建尧胳膊上戴着红袖章,正在执勤。“我们村组成了13人的巡逻队,分成白天和晚上两班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王建尧说,霍羊平村全村共1000多亩地,170多户,4名巡逻队员分组,围绕全村的地转一圈儿至少也得半个小时,他们每隔10分钟就巡逻一次。
    陈胜木是村里的老党员,今年他义务参加了巡逻队,每次巡逻他都格外小心,尤其是看见有人抽烟都会上前去提醒。“天气太干燥了,一个烟头就能把这一片小麦给毁了。”陈胜木说,“秸秆禁烧是对咱们大家都有益的事儿,不光自己不烧秸秆,我还要告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自觉不烧秸秆,我是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带这个头。”
    不仅是杨家庄乡,在我市的其他乡镇,随处可见设立在田间地头的秸秆禁烧指挥部,到处都有移动的“红袖章巡防岗”。麦收以来,全市乡村两级干部以及志愿者们佩戴红袖标,深入村组,走向田间地头,时刻保持警惕,高频率、全方位开展巡查,确保发生火情及时进行扑救。
    田间布“天眼”筑起防火墙
    6月8日,秸秆禁烧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监测到庞村镇东南宋村发生一起焚烧秸秆行为,该镇立即行动,除对点火者进行处罚外,对该村村干部也进行了相应处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技防手段也应用到禁烧工作中,不但节省了人力,同时也提高了禁烧工作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我市的秸秆禁烧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就是这样一种高科技手段。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共安装监测半径为3至5公里的热成像高清摄像头70个,它们分布在我市高铁、高速沿线及重点区域,全天24小时360度不间断巡查,前端热成像设备在巡查过程中,检测到火点后,生成火点警告,并精准定位,工作人员及时将检测到的火点位置、火点图片等信息推送到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并对处置过程和结果全程监督,锁定证据。
    依托全市秸秆禁烧红外视频监控系统,我市人技联防,全力做好秸秆禁烧监督巡查工作,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将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