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住房变迁见证幸福生活

时间:2018-12-03 15:44:56  来源:  作者:


美丽如画的现代住房。记者杨伟琳摄
       记者程文昭
       房子,是家,是避风港,对于百姓来说,有了房子就是最大的安宁。
       从平房到楼房,功能越来越齐全
       清晨,缕缕阳光从林立的高楼间斜射出来,住在东方名邸小区的市民赵铁军结束晨练后,缓步回家。“小区绿化面积大,水电费有人收缴,环境卫生有专人清理维护,进出还有门岗,自己家就像在公园里一样。”赵铁军笑着说。
    “我家原来住的是那种胡同里的小平房,就在中山东路宋街那个位置。”赵铁军今年56岁,是东大街的老住户。回忆起儿时的住房,他仍记忆犹新。
    “七几年那会,盖房还得自己烧砖。”赵铁军回忆说,那时住的是土坯房,由于经济原因,自己结婚后就一直借住在哥哥家里。1988年,他用自己积攒的积蓄将土坯房重新翻盖。
       看着翻盖一新的砖瓦房,赵铁军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常用的家具,家里的摆设非常简单。“90平米的房子,虽然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家来说,已经很好了。”赵铁军回忆说,虽然简陋,但有这样的房子住,一家人都很满足。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富裕起来的赵铁军一家,居住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厨房、阳台、厕所都具备,做饭从煤球炉升级成了煤气灶,家里的电器每年都添新换旧,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那会儿每到冬天,取暖只能自己生炉子烧煤,室内温度只有十几度。”赵铁军说,不仅如此,冬天水管还容易上冻,下水道经常出现问题……
       进入21世纪,百姓的腰包鼓了,住房的选择也多了起来。各种高层住宅、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住得宽敞,更追求居住环境舒适,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既要住得舒服,又要住得安乐。
       2013年7月,我市古城恢复征迁工作全面展开,赵铁军家的房子在被征迁范围之内。“原来的房子置换到了13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的两套楼房。”赵铁军说,去年经过装修后,一家人搬进了新家。房间大了,厕所有了,暖气通了,液化气升级为天然气。特别是做饭时,厨房门一关,抽油烟机一开,再也不用担心油烟往卧室、客厅里钻了。
    “改革开放40年,居住环境可以说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赵铁军感慨地说,“现在每天看着小区优美的环境,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农民收入增加了,房子越盖越漂亮
      城市的住房变化翻天覆地,农村的住房也是如此。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40年来,农民的住房从低矮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舒适的农家小院和小洋楼,居住环境日新月异。
      号头庄乡佛头村的马会晨说“小时候,家里住的还是那种土坯房。”马会晨说,“父母住一间,兄弟姐妹住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土房,一进门就是床,大家挤着睡。”
      1988年,马会晨结婚了,两间40多平方米的土房是她的婚房。“那时候盖房都是自己打土块,自己盖,但特高兴,终于住上自己的房子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住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砖瓦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马会晨家的房也由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众多农村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我老公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出去打工的。”马会晨说,“他外出打工,我在家种地,顺便做点小买卖,供三个孩子上学读书。”
      前年,马会晨家里又建起了崭新的二层楼房,宽敞的客厅挂着紫色窗帘,窗台上摆着几盆盆栽。花开富贵的背景墙上挂着新买的液晶电视。“家里亲戚多,以前来了都没地方住,现在好了,6个卧室,两个卫生间,村里人基本都是盖这么大的房。”马会晨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厨房、杂物房、洗澡室、厕所都是独立的。
    “那时的小土坯房如今翻盖成了两层楼,外墙还贴上了瓷砖,又敞亮又好看。”马会晨说,不仅房屋的外观有了变化,家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全都置办上,还铺上了地板砖,旱厕也改成了抽水式马桶,农民过的生活和城里人相比毫不逊色。
    “想都不敢想能住这样好的房子,像做梦一样。而且,村里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新建的文化广场各种健身设施齐全,让咱老百姓有了活动的地方,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马会晨感慨万千。
       在我市农村,村民们有的在家创业,有的在外务工,手里有钱了,房子修得越来越漂亮,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将更加舒适便利,生活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