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从“一张票”到“扫一扫”

时间:2018-11-07 08:55:15  来源:  作者:

从“一张票”到“扫一扫”
———从购物模式变化感受时代的变迁

 

图为市民在信誉楼超市挑选水果。记者白永民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经历了从到供销社“凭票购物”,到超市选购,再到网络“淘宝”的消费经历。而如今,又进入扫码无现金支付时代。在这40年里,市民购物方式的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迁。
购物全凭一张“票”
       今年70岁的市民孙志辉小心翼翼地捧出他收集的“宝贝”———一粮票、布票。那一张张微微泛黄显得破旧的票证,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更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40年前,不但买粮食要用粮票,买布还要用布票,连买油都要用油票……总之,什么都用票。”孙志辉说,那个年代,买个自行车甚至要托人,否则买不着。所以,各种票证就是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命根子”。
       对于许多曾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粮票”这个词带给他们的,除了难以言表的复杂感情外,还有蕴藏其中的苦涩和辛酸、沉重和无奈。
     “改革开放前,生活必需品都是按人头分配,每人每月30斤粮票,其中30%还是粗粮,就是一些玉米面之类的;每人每年1丈布,物资紧缺的那几年只有3尺;有段时间,煤油、碱和白糖都特别紧张,一个季度每人才分到1斤白糖。”孙志辉说,在当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那些票证比钱更有用。如果没有相应的票,有些东西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到1985年、1986年的时候,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不那么紧张了,但是像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等“大件”依然是稀罕物。
     “不仅仅百姓日常生活需要各种票,就连上学同样需要粮票。”今年55岁的李秀娟回忆说,当年她上学时,除了要自带粮食外,还需要给学校交粮票。家里的粮票不够了,就只能向亲戚朋友借。
       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商场超市成为消费“主阵地”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进城去逛街啦!给我买了漂亮的花裙子……”翻开自己1983年的日记,王玲娣的思绪被拉回孩童时代。日记中所说的逛街,其实就是现在的城内十字街。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商场是我市最大的百货商店,不仅有服装,而且还有五金交电、黄金首饰、食品餐饮等。人民商场货物吞吐量大,营业辐射面广,商品种类齐全,也被群众称为“百货公司”。
      “那时,一说进城就是到百货公司买东西。服装鞋帽、电器、食品、家具土产……什么都有。”王玲娣回忆说,“当年的人民商场对面就是食品公司第一门市部,那里卖的大榨菜疙瘩咸菜特别好吃,每次进城来,我们都会买一块回去。”
       而对于许多“八零”后而言,街边的小商店和超市则成为他们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市民王龙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买东西都去街边小商店,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孩子眼里的“好东西”却有很多。
    “那时,我家附近就有一个‘小卖部’。零食、生活用品都能在那里买到。”王龙说,“父母给上一两块钱,我就去小卖部买糖果、瓜子等好吃的。”
       那时的小卖部,虽说面积不大,但是油盐酱醋、烟酒糖茶等货物一应俱全,经常吸引来往的老百姓驻足休息。到199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百姓购物需求增多,期待更多品种、质量更好的商品,自选超市应运而生。
     “第一次听大人说市里有了‘超市’,里面的东西可以随便挑,挑好再去付款。我当时就琢磨,‘超市’到底是什么样的。”王龙笑着说。
       现如今,遍布城乡的超市越开越大、越开越多,提着篮子、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轻松选购,早已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超市购物不仅选择余地大、质量有保障,而且这里营业时间长,很适宜我们这样忙碌的上班族。”王龙笑着说。
        网络“淘宝”成为购物新选择
        等待公交车间隙,市民张灿掏出手机点击几个触摸键,给孩子在网上购买了几本图书。“以前买书就得去书店,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张灿说,他从2009年开始网购,已经有10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商务也在大家的好奇中一步步走来。网购的推广和普及,让买东西变得便捷。大到汽车、家电,小到衣服、零食,从标准化商品,到订制礼物等个性化产品,网络购物覆盖面越来越广。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可以浏览海量商品,只要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几乎都能“足不出户,购满天下”。
     “无论吃穿住行,网上可以说应有尽有,点点手指都能解决。”张灿说,他平时工作忙,通过网络购物,货物直接被送到自家楼下,省心又省力。
      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网络消费的选择也趋于多样化。“以前网购大都买衣服,还要等个三四天才能到。现在许多快递隔天就能到达,吃的喝的都能网购。”市民张天宇是网购的
坚定拥护者,从最开始的淘宝,到现在的京东、苏宁易购、网易考拉,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随着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临近,张天宇更是早早准备。妈妈的羽绒服、孩子的玩具、生活用品……他早已将看好的物品加入购物车。
     “扫一扫”开创未来市场
    “我要一个鸡蛋灌饼,不要辣椒。”早晨,市民王伟买完早餐后,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中间没有出现现金的身影。
      王伟告诉记者,他现在出门很少带钱包了,从和同学聚餐,到买一瓶矿泉水,他都选择移动支付,现金已经变成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一串数字。
      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在便利店、超市或者餐厅、商场里拿出手机进行支付,早已司空见惯。“我现在去集贸市场买卖都不带现金。”市民程红说。
      随着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二维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市民的支付方式。而伴随着智能手机、4G和WiFi网络普及,移动支付开始改变着人们的购物习惯,让人们摆脱现金的束缚,进入“无现金”社会。
    “10年之前,很难想象手机支付能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在下一个10年,或许今天的主角将成为历史。”王伟说,伴随着科技手段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购物方式未来仍会发生改变,一定会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记者程文昭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