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中山君出亡得义士

时间:2016-05-24 10:12:27  来源:  作者:

定州市档案馆珍藏的清《直隶定州志》(简注版)快要出版了。《直隶定州志》是道光年间由时任知州宝琳主持编写的,共二十二卷,在“历纪”卷中记载了多项古往发生在中山或与中山有关的重大事件,其中有一则“中山君设宴招祸”的短小文字,读后让人受到很大启发。
这里说的中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中山国。远在商殷和西周时,在定州周边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有一支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狄人在这里活动,从事农耕游牧业,历史上叫“戎狄”。到西周末春秋初建立方国,定都在中人城(今唐县境内),史书上称“鲜虞”。到春秋、战国之交,这里有了“中山”的名称,史籍上常常“鲜虞”、“中山”互称。
中山是个夹在几个大国间的小国,不断受到大国的欺凌征伐,多年苦于战争,后被晋国逼入太行山中,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力量渐强,适逢七雄争霸之机,中山武公率部族出山,向东部平原地区迁徙,建都于“顾”,“顾”在今定州市南部邢邑一带地方。不久又受魏欺,再退避深山,到中山桓公时,二次复兴出山,迁至灵寿(今平山境内)建新都,直到战国末年,经过近百年与周边各大国的周旋经营,最终为赵国所灭。
这里书归正题,中山君设宴招祸的故事,原文载《战国策》中的“中山策”,州志的“历纪”部分引前半段文字说“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意为中山君设宴款待都城的士大夫,《辞源》注解“士大夫”为“受职居官之人”,都城里的各级官员,有的能连结王室,有的可接近黎民,国君宴请他们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中山君却把这件大好事办“砸了”,不知什么原因,把一道羊肉汤做少了,参加宴会的官员有的没有喝到,其中就有司马子期。这位司马子期不知为什么,也可能心胸不大开阔,把一杯羊肉汤看得过于严重,认为自己没有面子,失掉人格,受到了极大羞辱,就忿忿不平地跑到楚国搬弄是非,把中山君数落得一塌糊涂,劝说楚王出兵征伐中山。
这个司马子期不仅有“大夫”官衔,还是名门之后。有材料说这次带领楚军攻中山的正是司马熹、司马子期父子。那么司马熹何许人也?司马熹是个擅权变的谋士,他本是宋国人,因犯罪受重刑逃至中山,为中山君献过不少谋略,中山君外出还为中山君赶马车做御手。后来靠赵国势力曾三任中山相国。这时中山君的两个美人,阴姬和江姬相互争宠,斗争激烈,阴姬还常常刁难司马熹,有人就给司马熹出主意说,可再去赵国,在赵王面前极力夸赞阴姬的美貌,激起赵王想娶阴姬纳入赵宫的念头,回来再劝中山君立阴姬为后,成为正妻。按古制纳人之妻为妃妾是违礼乱制,要遭到各诸侯国的谴责。事情正是顺着预先设计的来龙去脉一步?i发展的。结果打消了赵王的贪恋欲念,中山君保住了爱妃,摆脱了为天下人讥笑的尴尬境地,阴姬得以立为正宫,在二美争艳中取得胜利,害得江姬只好躲入后宫,逐渐销声敛迹,最终秘密出逃。当然司马熹也获得了巨大好处,在中山君心目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阴姬只有感激再也不刁难了,这实在是一箭多雕的良策妙计。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赵王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觉得被人戏弄,增加了对中山君的怨恨,为中山埋下了难以预料的后患。
总之,这是一种说法,还一种说法是,司马熹的父亲司马?k早就在中山,曾嘱咐中山王不要用他的儿子。对于楚攻中山也有质疑,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也不知说的是哪位中山王,这大概是《战国策》成书时的缺陷造成的。这也可能让一些情节和人物对不上号而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至于是哪位中山王,这里可以推断,该是被逐出中山,流?u陕北的那位君王的上一代中山王,那才是中山国的亡国之君。这些我们暂且搁置,只顺着“志书”文字和《战国策》记载说开去。
话说这次楚军来袭,虽说跋山涉水,行军千里,即使中山如何以逸待劳,也难能仅凭一个千乘之国抵挡一个万乘之国的攻击,中山君只好弃城逃跑。照实说这事本发生在灵寿那里,因为古中山曾建都顾,又由于汉“中山”也在这里做都城,我们当地人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总是把历史上有意义的事件与家乡本土联系起来,于是根据记载附会出一些具体细节。州志的“轶事”部分补上故事的后半段说,中山君跑出北门后,卫队侍从都跑散了,跑出几里后不断地往后看,发现有两个持戈的人,不快不慢地尾随在后,当跑出十来里远,快到清水村时,才放慢脚步想喘口气,两个持戈的人紧赶几步跟了上来,中山君回头问两个持戈的壮士是做什么的,二人回答说,从前我们的父亲因为贫困,眼看就要饿死了,是君王施舍恩惠,把一壶稀饭递给父亲,才保住父亲一条性命。过了多年,我家父亲临终时还记挂着君王的救命之恩,嘱咐我兄弟二人说,君王有难时,一定要拼死相救,这不,我们是赶来护驾的。中山君听后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意思是说中山君听到二位壮士的述说,感慨不已,仰天长叹,深情地说,看来施舍助人,不在数量多少,要在人最危难,最需要援救的时候,要“雪中送炭”;与人结下怨恨,也不在深浅,万万不能伤害到人家的心―――正如俗话说的“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我因为一杯羊肉汤亡了国,又凭一壶稀饭得到两位义士,保住一条命。
中山君这言简意赅,发自肺腑的小结,来自他的经历和生活,是他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的深刻剖析和感悟才概括出的人生哲理,真可谓“画龙点睛”。我们再琢磨,这“点睛”之笔却源自一杯羊肉汤和一壶稀饭。对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来说,无论是羊肉汤还是稀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然而谁能料到这本为“细枝末节”的东西,竟然影响到国家存亡和身家性命。这掷地有声的深刻感悟和真切慨叹,人们读后定会受到启示,会更好地检视经历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感悟至理,增强修正错误的自觉性,提高处世能力。
(薛春江)
 

责任编辑:
下一篇: 一把缂丝折扇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