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骄人业绩的背后

时间:2016-05-16 15:17:36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青锋马梦超
她是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家居产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北方家具之都”;2015年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0.6亿元和35.1亿元,总量分别位居全省各县市第6位和第4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842元和13997元;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环保先进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国省级荣誉,并连续4届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荣膺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最高荣誉。
一个仅有30多万人口的县城,何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日前,记者来到廊坊市香河县,深入探访其发展秘诀。PPP模式助推经济腾飞
香河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环保产业园区三大省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现入驻企业156家,其中三资企业39家,总投资达400亿元。已有中信国安、美国哈斯科、晟朗电子、泰国正大、德国贝德、香港鑫义等国家和地区知名企业集团在区内投资兴业。会展旅游、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园区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及总部经济、高端制造、电子商务、新型环保材料等为特色的“产城一体”高端产业聚集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兴产业示范区成立于2009年4月,2011年3月正式被省政府批准为“香河新兴产业示范区”,是河北省首批“省级产业聚集区”。示范区定位于建立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型材料为主导的四大产业,兼具文化影视、养老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功能的综合产业新区。环保产业园区2009年被省发改委等五部门批准为省级产业聚集区和一区多园试点园区,2011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集聚区,批准名称为“中国北方家具产业基地”,2014年转型升级为河北香河环保产业园区。园区坚持“大环保”发展理念,积极引进绿色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具有广义环保内涵的产业在园区协同发展。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香河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PPP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合作,较好解决了园区建设中的难题。合作过程中,“华夏幸福”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以香河产业新城建设为平台,提供从设计到投资、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服务。涉及领域包括:土地整理服务,道路、供水、供电、供暖、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公园、绿地、广场、规划展馆、教育、医疗、文体等公益设施建设服务,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产业发展服务,规划咨询服务,城市与专项运营服务等,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收回投资成本。香河县政府则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外,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环保产业园区也同样采取PPP模式,分别与廊坊荣盛集团和国兴集团合作,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民生
在文化建设方面,香河县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作为推进“生态香河、产业香河、品质香河”的有力抓手,本着“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运作,通过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人员队伍建设、机制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该项工作深入开展,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基层阵地建设方面,建成了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院和剧场等功能于一体的香河县文化艺术中心;全县建成了9个综合文化站;300个村街中有286个村街的文化活动室达到了规范化要求。
人员队伍建设上,各镇级综合文化站均配备了至少3名文化站工作人员;300个村街每村通过补贴方式均确定了1名以上专职文化管理员。全县建起了27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合唱队伍20余支,各类演出团体200余个,长期活跃在农村文化一线的文化志愿者达2万余人。
加强机制制度建设,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按照“先干先奖,多干多奖,后干少干不奖”的原则,建立专项奖励资金分配机制。其中,对每个验收达标的镇(街道、园区)综合文化站奖励20万元;对每个验收达标的村街文化活动室采取“321”梯次递减奖励机制,即第一批3万元,第二批2万元、第三批1万元。各镇(街道、园区)立足镇村实际,结合群众需求,力求打造“一站一品”。通过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规划制度和政策措施,切实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和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县级已建成的新城广场、荷香广场、县委广场、国华创意文化广场、一城城前广场和潮白河畔休闲文化广场已达到60万平米以上,成为广大居民和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地。各镇(街道、园区)也分别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主题,筹建寓教于乐、惠及于民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并配齐了健身娱乐设施,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载体和平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县结合“三个一”工程建设,即村村建起一个农村卫生室、一支农村保洁队、一个农村休闲文化广场,要求村村建立文化广场。目前,全县300个村街有291个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广场。为避免村街文化活动室在建设中的千篇一律,各村街注重结合文化底蕴,充分调动村街内文化资源,着重打造“一村一特色”。
全力打造
“中国家具之都”金色招牌
香河作为“中国北方家具之都”,2015年市场交易额达280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家具城发展过程中,香河县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动家具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腾飞。
加强家具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香河家具城市场建设管理规范化标准》及《家具城各展厅标准化建设评分细则》,对各家具展厅的市场环境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商品质量管理、内部经营管理、市场秩序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展厅进行星级评定,提高各展厅建设水平、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多方巩固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举办“中国香河国际家居文化节”、家具展、文艺汇演等多项特色活动,不断增强香河家具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稳步推进家具电子商务建设。通过参加展会、开展座谈等形式,积极统一各商户思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开展家具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真研究分析香河家具城开展家具电子商务的各项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到适合香河家具城、符合家具行业的电子商务的方法路子。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一方面立足香河家具城物流市场现状,积极开展物流市场调研活动,找到解决物流市场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外界的先进经验,引进利用先进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家具物流市场的现代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此外,家具城还通过开通免费班车接送顾客、对问题商品先行赔付、及时处理市场纠纷、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家具城的信誉和经营服务水平。加强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香河县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生态涵养区建设,以“打造平原森林城市、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以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出发点,按照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要求,坚持机制创新、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大力实施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绿化美化,实现了林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协同共进。
该县充分发挥多河富水和人文历史优势,结合两河开发、河渠清淤疏浚、水系生态治理、万亩荷塘、湿地公园创建等工作,沿潮白河大运河河堤两侧百米范围内实施高标准造林绿化,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城市绿肺”和生态氧吧,打造“城在林中、水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旖旎风光,持续增强为京津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
与此同时,按照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要求,以通道景观绿化改造提升为重点,对该县国、省、县、乡、村道进行绿化美化,建设30―――100米宽的高标准绿化带,打造看不透的风景“视窗”,并以乔、灌、花、草为构架,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生态长廊,构建起了纵横交错、“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的绿美生态廊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植树造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绿色村庄、绿色家园建设,让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居住环境更加宜人、生态与发展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选择实力强、基础好的村街开展街道、庭院和环村绿化,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景观效果。在积极发展杨、柳、槐、核桃、苹果等乡土树种的同时,更加注重乔灌花草的有机结合和色彩搭配,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广泛栽植银杏、国槐、法桐等景观树,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力求把该县重点村街构建成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农田林网化的美丽画廊。
为充分挖掘林地增收潜力,积极盘活林地资源,香河县大力发展林粮、林菜、林菌、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业产出效益,推动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生态改善良性循环。同时积极拓展林业多种功效,将造林绿化与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结合起来,使林业与休闲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建成了泽普生态旅游观光园、东方千年谷葡萄庄园、潮白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一批集绿色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香河,这座充满生机的魅力之城,正开足马力,劈波斩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香河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美丽的潮白河湿地公园游客在机器人产业园与机器人互动家具城一角游客在万亩荷塘赏荷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