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关于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时间:2016-03-21 10:49:05  来源:  作者:

定州市政协常委、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薛平芝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百年大计的根本要求,是当前教育工作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国学经典走进校园,传统文化滋养童心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全面启动,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暨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并在31所试点校深入推进。一是通过“一课一考一铃声”,将国学经典纳入课程体系。“一课”即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课时。2015年秋季开学,31所试点校已征订国学教材,国学课已稳步开展;“一考”即将国学纳入学校考试,本学期末已进行第一次国学考试,满分50分;“一铃声”即将学校铃声设置为国学经典诗词等内容,于上学、放学及课间时段播放。二是大力度、强密度进行师资培训。邀请全国、省传统文化专家吕明晰、韩清林、麻凡等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进行国学素养培训。三是注重知行合一,倡导“家庭学校共读国学,家长孩子同修德行”。将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中华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家庭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让国学经典浸润每个师生的心灵。四是鼓励各校大胆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验小学、宝塔中学等校成立了“微善社”,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微善,成大德;兴华西路中学自编国学教材;西关南街小学举办“亲子共学弟子规活动”等。生动有效的活动让“仁义礼智信”植根于校园,滋润学生心灵。
二、任重而道远,正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
突出面临三大问题:
1、教材经费问题。将国学纳入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目前,我市31所试点校发动家长自愿征订了省教育厅推广的《中华十德与国学》作为国学教科书。但是,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其它学科教科书已实行免费发放,当前的“一费制”项目中也不包含国学教材。因此,由家长为学生征订国学教材,无疑增加了家长负担,而没有统一教材,国学课程就无法规范开展,解决购买教材的经费问题,成为国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师资匮乏问题。由于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直接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断层。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等诸多内容,这对从小未系统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而今却要担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老师来说,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情况,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现状可用“缺、弱、差”三字概括。所谓缺,主要是能够胜任传统技艺教学的教师十分缺乏,如书法、武术、纸艺等。所谓弱,是多数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底子太薄,只有小部分教师因个人爱好而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技能,多数教师则普遍薄弱。所谓“差”,是传统文化教育水平整体较低,造成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
3、合力不足问题。目前,我市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还处于教育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总体重视程度不够高,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不够完善,全社会关心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三、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为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壮根铸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尽快解决教科书经费问题。湖南、江西、安徽亳州等省市,已将国学教育所需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为全市学生免费发放国学教科书。建议市政府将国学教材纳入我市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目录,由市政府统一采购配备给全市中小学生,循环使用。二是建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基金,用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推广工作,通过政府支持、募捐、赞助等形式,倡导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三是组织成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吸纳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集思广益,借助民间文化爱好者的力量,一方面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同时,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补充书法、戏曲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师资的匮乏。
2、多方联动,形成教育推进合力。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公民的身体力行。一要大力开发以《弟子规》、《论语》、历代优秀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画、动漫、儿歌等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少年儿童心中播种。二要大力开展面向群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编印《国学经典名句》、《人人学国学》之类国学通俗读本,免费向全社会发放。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进万家、道德礼仪入万户”等活动,通过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让人们知礼明理,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学会从容,让我们的孩子在厚德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让定州在书香的浸润中夯基壮根。
3、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教育氛围。一要在学校、企业、街道、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利用电子屏、广告牌、宣传栏等阵地,设置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空间;二是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开办“国学大讲堂”等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三是要发挥本土资源的教育优势。定州沧桑的遗存古迹、丰富的典故传说、悲壮的抗战风云等文化瑰宝,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要着力将定州文化资源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将文物古迹、烈士陵园、博物展馆等场所,免费为中小学生开放,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在‘接地气’的文化亲切感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承千年兴盛之文脉,擎起文化复兴之大旗。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市委市政府文化兴市战略已开启了定州发展的新篇章,在巍巍古城的宏大恢复中,我们已看到了传统文化与新兴城市深度融合的魅力。相信,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深入,我们的城市必将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更深刻、更沉稳,必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