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农业>>

黄土地上的新跨跃

时间:2014-12-23 09:41:24  来源:  作者: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四.现代农业篇
本报记者张晓红见习记者杨光伟
弹指一挥间,春华秋实又一载。
岁末严冬,中山大地广袤的田野上依然生机勃勃: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内硕果累累,一块块标准化粮田纵横交错,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蓬勃发展……
农业是定州的一张王牌。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省直管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放眼全局,科学决策,坚持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统领“三农”工作,把融入首都经济圈特别是对接北京作为放大农业优势的根本途径,坚持不懈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浏览我市农业“成绩单”,许多新亮点闪现在我们面前: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蔬菜、畜牧、苗木全面发展,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批龙头企业、特色园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佳境。用工业化思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怎样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我市坚持不懈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式,在倾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项目建设现代农业“隆起带”,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工业经济统筹考虑,用打造工业园区的办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屋顶可滑动的现代化牛舍、转盘式挤奶设备、自取式上料设备、自走式喷灌设施……这是坐落在我市沙河岸边的河北首农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领跑者。园区里一片“土地集约、产出高效、科技创新、资源循环”的现代农业图景,让人们看到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广阔的前景。
河北首农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经理李佑斌对记者说:“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2万亩的河北首农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全部投产后,一天可产1000吨奶,可带动当地运输业发展和大批农民就业,实现农民更大程度增收。同时,对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河北首农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类似首农园区这种经营模式的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全市开花结果。总投资20亿元的定州伊利一期、二期工程已先后投产,日处理鲜奶150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总投资5亿多元的国香养殖公司,四方力欧等项目建成投用;河北首农二期、现代苗木科技产业园、定州富元农业科技园区、圣泉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项目正加快建设。
特色产业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一望无垠的苗木基地……作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我市坚持不懈的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式。
按照“发挥优势、壮大特色、提升品质”的要求,我市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把蔬菜、畜牧和苗木三大特色农业作为“重头戏”,出台长效扶持机制,加快从农业中裂变出来。大力推行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使生产基地成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第一车间”。以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基地、优质高效蔬菜基地、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和北方高档花木基地为目标,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养殖入园入区,实行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疾病防控;按照国家蔬菜标准园区建设要求,全面普及26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推广集约化育苗、诱杀虫板等实用技术12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9%。
目前,我市已建成7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田。奶牛存栏6万头,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40家,被确定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市;蔬菜播种面积56万亩,设施蔬菜面积35万亩,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中高档花木种植面积12.1万亩,是河北省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区之一。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8个、生产基地11个,培育农业品牌4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丁绿”韭菜、“王宗”熏肉、“三锅”花生油等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孩子们都外出打工,现在我们都上岁数了,没有精力种地。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不但帮我们耕种,每年还给7000多块钱!”在长安路街道办事处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王文奎和记者谈起加入合作社的事儿一脸兴奋。
像王文奎一样,源自农业发展需要,受益于国家政策激励,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我市积极搭建农企合作平台,以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市为契机,通过成立一批专业合作组织,打造一支支懂科技、熟市场、善经营、擅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大军”。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552家,注册会员10595人,累计注册资金22.6亿元,15万农户从中受益。定州信联农机专业合作社入围国家级示范区,7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了全市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6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和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连串实实在在的硬招,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幅现代科技与传统田园交相映衬的农业现代化长卷,正在中山大地清晰而生动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冬日暖棚春意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