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才能“扶真贫”
———记开元镇东忽村党支部书记尚振英
———记开元镇东忽村党支部书记尚振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村党支部书记不仅是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还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更是农民群众的“当家人”。
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辜负广大父老乡亲的热切期望?开元镇东忽村党支部书记尚振英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逐户走访,把一家一户的冷暖记在心上
“这天一天比一天冷了,我来看看家里还缺啥不?最近身体有没有好转?取暖怎么解决?”天气渐冷,尚振英再次来到贫困户王倩家了解情况。
王倩今年30多岁,几年前不幸患上白血病,父亲年迈,母亲去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被疾病拖累得外债累累。为解决她家的燃眉之急,尚振英还发动村里的企业老板为她捐款7000多元。
“尚书记想方设法解决我们的困难,给我们捐钱不说,逢年过节还送来米面油。”提起尚振英对她家的帮扶,王倩眼含热泪,“我这病需要经常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尚书记还叮嘱村里的公交车司机,让我免费坐车,真是事事都为我们着想!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尚振英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坚守在扶贫脱贫工作的最前沿,精准把握扶贫政策,及时了解掌握贫困户的动态信息,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要我脱贫、要我致富”向“我要脱贫、我要致富”转变。
东忽村有1230户,4860人,村民的基本情况尚振英早就有所了解。但是,为了把脱贫攻坚行动做实做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宣讲扶贫政策。
为确保帮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运行,尚振英按照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档案,严格“一会三评三公示”制度,动态管理贫困户,全力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同时,针对每户具体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使全村13户贫困户人人有人管、户户有连心卡、家家有发展项目。
排忧解难,将贫困户的困难解决到实处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尚振英立足各户实际,调整扶贫策略,努力提升每户贫困户的生活品质。贫困户王树龙双目失明,弟弟王海龙是智障人士,尚振英积极与市残联协调,自己开车带他们办理残疾证,还帮他们联系市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如今,王树龙学会了按摩,有了一技之长,能依靠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
和王树龙一样,贫困户王义魁对尚振英满怀感恩。“为了俺的事,尚书记真是跑断腿儿,操碎心。”王义魁说,“平日里帮这帮那的,还帮我筹措资金,真是帮到了俺的‘心坎儿’上。”王义魁的妻子是智障人士,家里还有两个正读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很多时候,王义魁都觉得生活没有了任何指望。为了不让脱贫路上落下一人,尚振英千方百计为他想方法、出点子、找路子,鼓励他发挥年轻时的专长,加工小麦收割机零件,并帮他筹措到1万元流动资金。这样,不仅让王义魁的日子有了奔头,还让他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村里,五保户尚老偏是脱贫的“老大难”。尚老偏体弱多病,智力低下,居住的房屋让人担忧。尚振英多次劝他搬到安全地方住,但是尚老偏却执拗不肯。一次暴雨来袭时,为了确保老人的生命安全,尚振英冒雨紧急集合“两委”干部,冒着房屋倒塌的危险,把老人从危房里抬出来,又帮他拉粮食、拾掇衣物,唯恐他再自行返回,村民们都为尚振英竖起大拇指。
义务宣传,让党的扶贫政策“落地开花”
脱贫攻坚行动,尚振英不仅在扎扎实实地做,更是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只有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学好用好,才能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才是实现真正的脱贫攻坚!”尚振英时常这样对村“两委”班子讲。
尚振英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产业、健康、教育、社会兜底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入户走访时,他们把这些政策带到每一户贫困群众家里,为他们送脱贫政策,谋发展思路,想致富办法。
“农村的快速发展,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家家户户的切实收益,这一切都要感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勤劳致富。”入户时,尚振英经常对贫困户这样讲,“为让贫困群众脱贫,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我们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牢固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记者杨亚湖
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辜负广大父老乡亲的热切期望?开元镇东忽村党支部书记尚振英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逐户走访,把一家一户的冷暖记在心上
“这天一天比一天冷了,我来看看家里还缺啥不?最近身体有没有好转?取暖怎么解决?”天气渐冷,尚振英再次来到贫困户王倩家了解情况。
王倩今年30多岁,几年前不幸患上白血病,父亲年迈,母亲去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被疾病拖累得外债累累。为解决她家的燃眉之急,尚振英还发动村里的企业老板为她捐款7000多元。
“尚书记想方设法解决我们的困难,给我们捐钱不说,逢年过节还送来米面油。”提起尚振英对她家的帮扶,王倩眼含热泪,“我这病需要经常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尚书记还叮嘱村里的公交车司机,让我免费坐车,真是事事都为我们着想!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尚振英牢固树立“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坚守在扶贫脱贫工作的最前沿,精准把握扶贫政策,及时了解掌握贫困户的动态信息,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要我脱贫、要我致富”向“我要脱贫、我要致富”转变。
东忽村有1230户,4860人,村民的基本情况尚振英早就有所了解。但是,为了把脱贫攻坚行动做实做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宣讲扶贫政策。
为确保帮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阳光运行,尚振英按照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档案,严格“一会三评三公示”制度,动态管理贫困户,全力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漏”。同时,针对每户具体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使全村13户贫困户人人有人管、户户有连心卡、家家有发展项目。
排忧解难,将贫困户的困难解决到实处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尚振英立足各户实际,调整扶贫策略,努力提升每户贫困户的生活品质。贫困户王树龙双目失明,弟弟王海龙是智障人士,尚振英积极与市残联协调,自己开车带他们办理残疾证,还帮他们联系市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如今,王树龙学会了按摩,有了一技之长,能依靠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
和王树龙一样,贫困户王义魁对尚振英满怀感恩。“为了俺的事,尚书记真是跑断腿儿,操碎心。”王义魁说,“平日里帮这帮那的,还帮我筹措资金,真是帮到了俺的‘心坎儿’上。”王义魁的妻子是智障人士,家里还有两个正读书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很多时候,王义魁都觉得生活没有了任何指望。为了不让脱贫路上落下一人,尚振英千方百计为他想方法、出点子、找路子,鼓励他发挥年轻时的专长,加工小麦收割机零件,并帮他筹措到1万元流动资金。这样,不仅让王义魁的日子有了奔头,还让他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村里,五保户尚老偏是脱贫的“老大难”。尚老偏体弱多病,智力低下,居住的房屋让人担忧。尚振英多次劝他搬到安全地方住,但是尚老偏却执拗不肯。一次暴雨来袭时,为了确保老人的生命安全,尚振英冒雨紧急集合“两委”干部,冒着房屋倒塌的危险,把老人从危房里抬出来,又帮他拉粮食、拾掇衣物,唯恐他再自行返回,村民们都为尚振英竖起大拇指。
义务宣传,让党的扶贫政策“落地开花”
脱贫攻坚行动,尚振英不仅在扎扎实实地做,更是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只有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学好用好,才能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才是实现真正的脱贫攻坚!”尚振英时常这样对村“两委”班子讲。
尚振英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产业、健康、教育、社会兜底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入户走访时,他们把这些政策带到每一户贫困群众家里,为他们送脱贫政策,谋发展思路,想致富办法。
“农村的快速发展,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家家户户的切实收益,这一切都要感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勤劳致富。”入户时,尚振英经常对贫困户这样讲,“为让贫困群众脱贫,党和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我们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牢固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记者杨亚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