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北刘家庄社区:“内外兼修”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时间:2018-05-24 09:22:04  来源:  作者: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整洁干净的农家院,一路素雅的文化长廊……今日的长安路北刘家庄社区,是全国“文明村镇”和省级“美丽乡村”,堪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农村环境“大变样”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广大农民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广大农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北刘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德利说,乡村美不美,决定着居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社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一制定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近年来,该社区实施了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垃圾处理、民居节能改造、改厨改厕等工程,倾力打造美丽乡村。
    “社区内16条小街小巷全部实现高标准硬化、绿化,硬化面积5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杨德利介绍,除此之外,社区还投资82.2万元,对民居统一改造围墙和大门、安装琉璃瓦并全部粉刷;投资65万元,全部完成连茅圈和旱厕改造;建设了占地168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有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及乡风文明一条街……
    随着社区面貌的不断提升,北刘家庄在微信朋友圈开启了“刷屏”模式。为不“打扰”这份美,经过讨论,由社区干部组成的义务保洁队诞生了,除了义务清扫村里大街,他们还兼职当起了“园艺师”,负责给街道两侧绿植进行剪枝、拔草、浇水等。
    “我们社区的干部特别负责,每天早上都把街道打扫一遍,一直没有间断过。”居民杨志学对社区干部称赞不已,“社区里这么干净,我们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大伙儿也都自发的行动起来,主动打扫自家门前小巷,看到街上、广场上有垃圾就捡起来。”
    “以前好多人一直想搬到城里住,现在环境好了,而且冬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供暖,如今搬到城里的好多村民们又都回来了。”杨德利高兴地说。乡风文明“大变迁”
    如果说农村环境变美是建设“美丽乡村”达成的首个目标,那么乡风文明“变迁”则是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新生希望。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杨德利说,社区每月都会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作用,现在,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已蔚然成风。
    “这两年,我们对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大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13支文化团体,并经常性开展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杨德利说,他们还做实做好“家”字文章,大力开展“五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创建活动,倡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治、改陋习”的新风尚,大力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发展模式“大变革”
    环境越来越美丽,乡风越来越文明,在带来人气的同时,更带来发展模式的变革。
    北刘家庄社区有耕地1845亩,之前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亩产收入较低。为了改变
这种单一的农作物结构,社区积极引入种植花卉,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变革。
    随后,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社区的种植场由最初的1家发展到3家,花卉种植面积由几十亩扩大到几百亩,品种也从几个发展到300多个。随着种植场规模不断扩大,社区的的种植场渐渐“火”了起来,销售市场从最初的周边县市拓展到北京、辽宁、山东等地,甚至远销到内蒙古和新疆部分地区。
    花卉种植业的发展,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现在,我们社区3家花卉种植场带动闲散劳动力300多人,大多来自韩家庄、孟家庄、达子庄等附近的村子,其中不少人是低保户或者残疾人。”杨德利说,来这里打工的村民,大都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场,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村民。
    “如今,北刘家庄社区绿树常青,环境优美,美丽乡村的建设已经结下了累累硕果。有党的好政策,我们社区居民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舒适和幸福。”杨德利对北刘家庄社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记者赵梦怡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