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擦亮历史文化名村品牌

时间:2015-12-02 09:18:03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青锋马梦超
在长安路街道办事处,有一个充满凝聚力、战斗力、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的基层党支部,在她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收入大提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就是孟家庄村党支部。注重民生村容村貌大变样
以前,孟家庄村有很多“断头路”,严重影响着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村党支部一班人上任之初,便决定要打通这些“断头路”。
然而,打通“断头路”涉及多户村民拆迁。面对重重困难,村党支部一班人迎难而上,逐户深入拆迁户家中,耐心细致地讲道理、做工作。最终,11条南北大街、几十条东西大街得以顺利打通、打直,并逐步完成了硬化。
现在,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小街小巷也正在硬化中。在实施道路硬化的同时,绿化、亮化工作也同步进行。如今,村内东西大街两侧栽植着国槐、柿子树,南北大街两侧栽植着柳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道路两侧新安装了150盏路灯,为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随后,村里成立了卫生保洁队,安装自来水,建设文化广场,对厕所实施“三格式”改造,粉刷道路两侧墙壁,孟家庄的村容村貌上档升级。
一系列的好事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儿上,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夸赞。“我们现在走的是公路,用的是自来水,健身有广场,晚上出行有路灯,这小日子真舒坦!”说起党支部一班人,村民王全普连竖大拇指。发展经济村民收入大提升
虽然村里的环境好了,但村民的腰包还没鼓起来。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多方运作,成功引进市水泥厂和多家石雕厂到村落户。
诸多企业入驻,在吸纳大批村民进厂务工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水泥厂建成后,我开始跑运输,一年下来能挣四、五万元,村党支部真是为咱老百姓开辟了一条致富路。”村民郭文龙感激地说。如今,村里像郭文龙这样依托企业跑运输的村民多达几十户,收入甚为可观。传承历史文化事业大发展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村党支部充分发掘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理编印《孟家庄民间传奇故事》、开通孟家庄文化旅游建设网站、组建文化剧团、成立缂丝艺术品专业合作社、培树小调、秧歌戏、缂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途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多方增加村民收入。
为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历史记忆,村党支部从周边各村搜集了上千件“老物件”,规划建设了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文博园”。一件件民间“老古董”,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历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村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孟家庄村曾是著名的缂丝之乡,缂丝艺术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但在两宋更替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缂丝制造中心由定州转到了苏杭一带。从此,定州缂丝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孟家庄村党支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定州缂丝文化研究会和妇女缂绣合作社,对传统缂丝工艺进行抢救性恢复,现在已有部分缂丝作品问世。村里还修建了宋代缂丝工艺家沈子蕃展馆和沈子蕃文化广场,让更多的人了解缂丝艺术。
谈及未来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郭昌表示,将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为村民办更多好事、实事,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村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孟家庄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文化村,让村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让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这块金字招牌放射出更加灿烂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