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久病床前有孝媳--记留早镇李家庄村好儿媳王秀珍

时间:2013-11-29 13:35:45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作为亲生儿女,长期侍奉患病的父母尚且可能厌烦;作为儿媳,长期侍奉患病的公婆就更为不易。
    但在留早镇李家庄村,就有这样一位好儿媳,她六年如一日侍奉瘫痪在床的婆母从无怨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她就是王秀珍。婆婆患病瘦弱双肩勇挑重担
    1997年,王秀珍68岁的婆婆突患脑血栓,虽经多方精心治疗,但还是落下了下肢残疾的后遗症,走路时只能双手拄着凳子一寸一寸地挪动。平时起床穿衣不能自理,全靠人伺候,但在王秀珍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脸色却渐渐红润起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10月的一天,婆婆拄着凳子锻炼时不慎摔倒,昏迷不醒,虽经及时救治,但从此便瘫痪在床,人事不知,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
    以前婆婆虽说有病,但多少还能行动,现在一动不动地躺着,照料起来难度特别大。当老人的六个子女商量照顾问题时,作为老四胡进周媳妇的王秀珍主动站出来,对几个兄弟姐妹说:“你们有的上班,有的经商,虽然都想尽孝心,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在家务农,时间充裕、灵活,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娘,伺候娘的事我一个人包了,你们就安心工作吧!”当时,王秀珍的女儿在上学,儿子在外当兵,丈夫开着一家门诊,家里还种着十几亩地,一应事务几乎全是她一个人的,现在又要承担起照顾瘫痪婆婆的重任,肩上担子之重可想而知。
    对她独自承担照顾老人这件事,不少人想不通。一位亲戚私下劝她说:“这件事你可得想好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儿,伺候起来也许是三年五年,也许是十年八年,你婆婆又是植物人,吃饭靠你喂,衣服靠你穿,又接屎又接尿,说着容易,做起来困难,别到时候费力不落好。”面对他人的劝说,王秀珍没有动摇,毅然挑起独自照顾婆婆的重担。精心照料六年寒暑无怨无悔
    自婆婆瘫痪在床那天起,王秀珍便把自己的床搬到婆婆屋里,与老人同吃同住。婆婆丧失了咀嚼机能,除流质食物以外不能摄取其它食物。为让婆婆得到足够的营养,王秀珍特地买来榨汁机,将各种有营养的食物混合榨成流食,一勺一勺地喂给婆婆吃。老人吞咽非常困难,喂到嘴里的食物时常流出来,王秀珍便一边喂一边用干净的餐巾给婆婆擦嘴,常常喂两三勺就得擦一次。担心饭变凉,王秀珍特意买了个小铁碗,喂饭时把小铁碗放在盛有开水的盆子里以保持温度,一顿饭往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喂完。王秀珍一天要喂婆婆吃上四五次饭,有人劝她让婆婆少吃点,而她却说:“虽然婆婆没有知觉,但我不能那么做,老人吃不饱我这心里头不安生。”
    每次喂饭前,王秀珍先用晾干的小毛巾垫在婆婆颌下,喂完饭后,再端上一盆净温水轻轻地把婆婆的手、脸擦洗干净。有时,刚喂几小勺,婆婆咽不下,就含在嘴里。王秀珍知道婆婆还没吃饱,就轻轻抚摸着婆婆的头,动情地说:“娘,您要好好吃饭,别看您天天躺在床上,一句话不说,可我们做儿女的,只要天天能看到您,心里就踏实、就高兴,我们愿意永远这么弘扬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大世界杯”月评定州好人守着您、伺候您!”婆婆好像听懂了儿媳的话,便把含在嘴里的流食咽下。虽然一顿饭要喂两个来小时,很苦很累,但王秀珍从不马虎,从不抱怨,就像照料小孩儿一样精心护理着婆婆。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屋里有这样一位病人,但室内却没有任何异味。询问原因,王秀珍说:“婆婆因为没有知觉大小便失禁,我会定时查看清理,给她擦洗身子,经常拆洗被褥,不让老人身上长褥疮。”
    六年寒暑,王秀珍对婆婆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每天等婆婆醒来,便耐心细致地给婆婆梳头、擦脸、洗手,而后再去忙活早饭。一天到晚不知要给婆婆翻多少次身,晚上多次起来查看婆婆的被褥。定期给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婆婆身体瘦弱,为让她睡得舒服,王秀珍除把床垫厚外,还将自行车轮胎充气后垫在婆婆身下,几年来,自行车轮胎已更换了几十条。为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王秀珍把温度计挂在婆婆床头,随时调整室内温度……
    王秀珍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自己却失去了很多。晚上,村民们到大街上跳舞,她出不去;到集市上买菜,她不敢与人多聊,生怕婆婆有什么意外;亲生父亲生病,她无暇照顾……“秀珍每天给她娘喂饭、擦脸、翻身、按摩,看着她那么辛苦,我别提多心疼了。有时我劝她,差不多就行了,再怎么伺候她也不知道,可俺秀珍从没有马虎过一点。要不是秀珍照顾的周到,我老伴也活不到今天。除了照顾老伴儿,秀珍还经常给我洗脚,把衣服
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床头,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好儿媳,真是我们老俩的福分呀!”说起自己的好儿媳,86岁的公公眼含热泪,赞不绝口。至孝奉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秀珍至孝侍奉亲人的事迹,为家人、邻居乃至十里八乡的村民树立了榜样。儿子结婚后不常在家住,新房经常空着。王秀珍担心婆婆冬天冻着,便将婆婆安置在儿子的新房里。2012年冬天,儿媳要回家坐月子。王秀珍担心儿媳妇埋怨,打算把婆婆从新房里搬出来。不想儿子儿媳得知后,专门给她打电话说:“坐月子才几天,不能让奶奶去别的地方,就让她在屋里住着吧。您对奶奶那么好,这是给我们做榜样哩,我们怎么会埋怨您呀?”一席话让王秀珍鼻子一酸,眼泪差点落下来,而她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王秀珍的丈夫兄妹六人,母亲瘫痪后由王秀珍一人照看,其他人心里过意不去,经常回家看望,多次提出轮流照顾老人,但王秀珍总是以自己时间充裕为由予以拒绝,这让兄妹们感动不已。“嫂子自己照顾老人已经六年多了,那个耐心、细致、周到劲儿,我这个当女儿的都做不到,真是太感激嫂子了,她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大功臣!”说起自己的嫂子,小姑胡进坤感激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王秀珍的孝行感动了许多人,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孝老爱亲之风在周边村镇悄然兴起。日前,王秀珍以其大爱孝行被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定州好人”。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