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立根)规划占地65亩、首期3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李亲顾镇西湖村的新民居样板房在老百姓的期盼中开工建设。“想到能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有客厅、卧室、卫生间,而且样式美观、造价合理,冬天还能实现集中供暖,我心里真是高兴。”村民张军棉难掩心中的喜悦。和他一样,西湖村的老百姓沉浸在新民居建设的喜悦中。
我市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用、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多元筹资,集约用地,强力推进新民居建设,首批在全市确定了5个省级示范村、16个市级示范村列入新民居建设计划,积极参与到全省“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来,城乡兼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让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但要把好事办好,获得民众支持是关键。我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因村制宜、经济适用,通过样板村、样板户、样板房的示范作用,让群众看到新民居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使新民居建设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钮店村和黄家营基础较好,两个村以改建为主,按照新民居建设“六有”标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清西街、王庄子社区则建设多层住宅楼,滚动开发改造,推进新民居建设。
为避免和减少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我市在新民居规划、设计上本着“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建设施工分期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统筹安排好农机具存放、产品加工、家禽养殖等必要场所,采取新民居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与整村拆建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新民居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村民中心、标准化卫生所、学校和幼儿园、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主街道、小街小巷全部绿化、亮化、净化。为保障新民居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市在省、市奖补的基础上,本市财政也安排20万元进行奖补。注重宣传、引导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民的居住观念,提升新民居建设标准,多次组织、带领新民居示范村的干部群众到天津、石家庄等地参观学习。
截至目前,我市清西街、王庄子社区等5个省级示范村的新民居建设进展顺利,新民居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12年,全市15%的村将建成新民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