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留“千年记忆”续历史文脉———定州高标准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工程记

时间:2019-07-18 11:22:45  来源:  作者:


    夏日的阳光下,开元寺塔在周边古香古色的特色商业街的衬托下显得愈发雄伟秀丽。2014年,定州市全面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工程,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杨光伟摄
    巍然矗立的开元寺塔、气势恢宏的定州博物馆、游人如织的特色商业街……定州,这座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定州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瑰宝众多。近年来,该市坚持“新城加快建设、古城保护恢复、旧城改造提升”,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古城恢复改造工程,努力打造古城特色与现代文明相映、有历史记忆的“高颜值”定州。
    “活”起来———
    让文物走出“库房”,让精品走进百姓
    定州博物馆位于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的中心位置,是这项工程的标志性建筑。第一次来到这里,记者立刻被它典雅大气的造型所震撼。该博物馆以中山国文化为依据,将台地、坡屋顶、斗拱等汉代建筑元素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进行诠释,在层层叠叠的飞檐斗拱间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
    拾级而上,首先进入定州博物馆汉家陵阕展厅。柔和的灯光下,汉玉瑰宝———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在1米见方的独立展柜里泛出盈润的光泽。这是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通高30.5厘米,厚约1.1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玉璧,属国宝级文物。
    定州博物馆副馆长杜会平说,定州是汉中山国首府,出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在5年前,考虑到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以及安防等因素,包括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在内的5万余件文物,被保管在定州文庙的地下库房里,地上的展厅里仅有不到100件文物。
    2014年8月,作为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首批项目,定州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8月,定州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雄伟秀丽的现代建筑与周边的开元寺塔、贡院等四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古城恢复工程中最大的亮点。
    该馆总投资3.8亿元,分为汉家陵阕、天下大白等6个展厅,馆藏文物中国宝级文物3件,三级以上文物96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7件,是全国馆藏文物数量最多、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县级博物馆。
    “展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展示柜、展示架、展牌、背景、灯光、文字、图片以及文物间组合等,都是经过通盘考虑的,为的就是把这些精美的文物更加鲜活地展示给参观者,希望参观者在鉴赏文物的同时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杜会平说。
    记者注意到,在錾花鱼子地刻字六曲银盖盒等文物展柜旁,设有360度全角度赏析屏幕,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全角度、近距离观赏文物上的各种细节,甚至比拿在手中看得更加清楚真切。不仅如此,他们还精心打造了数字博物馆,在全景漫游系统里,如实景般再现了实体博物馆的布局和展陈,高度还原了文物的质感和细节,并且可以将文物的三维影像放大,甚至能将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等珍贵文物进行虚拟拆解,并对每个部分的造型和图案进行解读。
    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定州市博物馆还让文物“走出去”,让馆藏资源“动起来”。2018年11月16日至2019年2月24日,定州市博物馆的錾花舍利金棺、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等104件珍贵文物,参加了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地宫秘藏———寺庙园林的繁盛”展览。今年7月,该馆馆藏的透雕螭纹玉觽、松石琥珀兽等精美文物,将赴日本参加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的“三国志”展。
    “以前的博物馆是容易被人忽略的游览死角,现在它变身为游览定州的‘打卡胜地’。”带朋友到博物馆参观的市民王欣自豪地说。据统计,定州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亮”出来———
    让“国宝”凸显出来,让古今建筑相互辉映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到定州筑城;战国时期、汉朝、南北朝,定州先后3次被定为都城(或首府);后历代王朝均在此设州置府,定州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商贸中心,留存下来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称的唐代文庙、有“中华第一塔”美誉的宋代开元寺塔、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贡院等一批历史建筑。
    然而,在现代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些国宝却一度被湮没在杂乱的民居里。2014年,作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定州进一步加大古城风貌恢复力度,从改善文物本体周边环境入手,全面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工程。
    为此,定州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编制《关于加强文物保护改革利用的实施意见》《定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等系列文件和规划,严格控制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区域内的建设,确保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等古城风貌和谐统一,展现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按照“分批开发、连片保护”的思路,这项工程对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南城门、晏阳初故居为核心的旧城区进行集中规划、整体改造,疏解与古城保护利用不相适应的功能,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业及居住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园区。
    其中,拆除遮挡历史建筑轮廓线的杂乱民居和沿街商铺,是这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项工作涉及面积近600亩,仅中山路沿线的商户就有98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群众的支持下,该市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除保护好文物本体外,还对古树名木等标志性的事物进行保护。“草场胡同有棵‘歪脖树’,本来够不上古树级别,在拓宽道路时可以砍掉。但为留住城市记忆,我们修改了原有规划,为这棵树留出充足的生存空间,也为这里的老住户们留了个念想。”定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孟超说。
    站在文博园广场旁的仿古建筑里向南望,雄伟秀丽的开元寺塔与气势恢宏的定州博物馆互相辉映;向北看,曾在小街胡同里“隐藏”多年的定州贡院终于显现出来,影壁墙南侧新建的贡院广场将贡院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向东看,仿古造型的商业街区充满了生机……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定州的历史文脉正在融入城市建设的细节中,以定州历史名人张寒辉命名的
街边文化广场,向人们传递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散落在市区的街角游园融合了斗拱等建筑元素,突显着古城的历史特色……一座具有中山国文化风貌和气象的古城如画卷般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用”起来———
    以古托今,让文化融入生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现代光影技术的映衬下,流光溢彩的定州古城变得美轮美奂。徜徉在古香古色的崇文街、宋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夜色下的开元寺塔,一边品尝定州八大碗等特色美食,并体验购买定瓷等文创产品。定州的历史文化正在不经意间融入现代生活。
    “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最忌讳空有古建筑的形而无文化底蕴的魂,要想‘活’下去必须打文化牌。”负责运营宋街项目的河北文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霞说,她曾参与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没有绚丽多彩的颜色,却自带素洁、含蓄、典雅之美。定窑创烧于隋唐,至北宋达到高峰,终于元,历时达700多年,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瓷产业将成为宋街乃至定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爆点’。”经过深入论证,他们在宋街重点打造定瓷大街项目,以位置优越的铺位、良好的物业服务以及优惠的租金,吸引定瓷制作和经营者,
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定瓷制作、销售、研发以及定瓷文化传播的基地。目前,已经有10家从事定瓷制作、销售的企业入驻宋街。
    仿古茶盏、功能陶瓷杯、玉化陶瓷手镯……走进一家名为“弘传定瓷”销售门店,这里的负责人侯建平介绍,这些产品全是他们设计研发的定瓷作品。“北宋时期,定窑发明了支圈覆烧叠置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厂,形成了地跨南北的定窑体系。”侯建平说,他们新设计研发的茶盏“官帽盏”就采用这个方法制作,并为原本在烧制成型后需要扔掉的支圈做了新的造型,不仅实现变废为宝,还赋予了产品新的功能。
    “文创产品不仅要挖掘历史文化,还要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康霞说,他们将与定瓷大街的商户们重点围绕人们的餐桌、茶桌做文章,助力定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定州坚持以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传承传统文化,将文物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以贡院、文庙为中心的科举文化体验区和修学旅游区,开展学子入泮礼等文化活动;打造以古州署为中心的州府文化休闲区,建设了定州缂丝体验馆、文创研发中心等。以古城保护和利用带动县域经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定州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河北日报记者徐华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