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农业农村四十年发展历程

时间:2018-11-13 09:16:14  来源:  作者:

农业农村四十年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定州市农业和农村走过了一条探索、进步、改革、发展的曲折道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粮为纲的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由贫穷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转变;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不平凡的历程
       回顾四十年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踏上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1978年,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全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经过不断深化和完善,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和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基本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1978—1984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展开。这一阶段,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基本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压减了粮食征购基数,缩小了农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范围,恢复了农产品议购议销,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增长。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07元,比1983年增加113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198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1532万元,比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总产值增长了三倍多;粮食产量达到44.18万吨,比1978年增长68.11%;棉花产量1.3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八倍多;油料产量1.86万吨,与1978年相比增长190.63%。
       (二)1985—1991年,农村改革与发展持续推进。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农产品价格由市场调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乡镇企业有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199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3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元。
      (三)1992—1998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深化。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工作顺利完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兴起,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实现了加速发展。199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458万元,高于前一阶段三倍之多。
      (四)1999—2003年,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新时期。全市以农民增收为主题、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从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力推动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825万元,蔬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81%。
      (五)2004—2009年,农村改革和发展实现新跨越。党的十六大以来,定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地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时期,还是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新突破、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额连续6年保持在200元以上,年均增速在6%以上。到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52亿元,比2004年增长28.42%。
      (六)2010—2017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粮食稳产增效、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有进。这一阶段,着力促进粮食稳产增效,“菜篮子”产品供给丰裕,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8亿元,比上一阶段的2009年增长了2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万元,比上一阶段的2009年增长了191.69%。
       二、丰硕的成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定州市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决策和部署,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紧密结合定州实际,全面深化和扎实推进以土地制度变革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六大以来,定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1.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并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197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1.01亿元,到1993年跃上10.5亿元台阶;两年之后跃上26.24亿元台阶,2003年跃上52.08亿元台阶,2010年跃上85.75亿元台阶;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84亿元,比1978年增长96倍之多。
       2.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供给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一是粮食生产增长。1978年全市粮食产量仅26.28万吨,1988年也只有49.5万吨,1997年跃上71.9万吨台阶,1999年达到74.46万吨的历史最高值,之后出现回落和徘徊局面。近年来,粮食稳产增效,至2017年,达到80.26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农、林、牧、渔业生产增长。2017年,全市蔬菜总产量108.85万吨,肉类总产量9.2万吨,牛奶产量14.78万吨。三是在农产品总量增加的同时,品种增多,品质改善,均衡供给能力增强。
       3.农林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改革开放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市广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的历史性进步,大大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2017年全市农机总动力97.53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660公顷。农业生产条件的明显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农林牧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1.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经历了由以粮食为主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的转变过程,2017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为24.02%。农业生产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98.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6.2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88%。
       2.优势支柱产业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取得重大进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壮大,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加工增值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正在形成,出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使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农业的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步得到发挥。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农村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农村规模户队伍不断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包含农技、林业、畜牧、水利、水产、农机等涉及为农民科技服务的诸多领域,成为开展技术推广、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主渠道。
      (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实现了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温饱向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定州农村建设可谓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定州市加快农村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公路、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全市广大乡村和人民群众正在向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五)农村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取得全面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定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并在不同时期制定和实行各具特色的发展政策。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河北省政府部署,我市把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落后的状况进一步改变。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启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构筑了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农村扶贫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六)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以工补农”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确立了市场经济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十六大以来,我市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制度。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等改革进展顺利。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展望新农村发展未来,激情满怀。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一项项具体目标和举措,正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定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将继续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明天。(市统计局供稿)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