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白面的悲喜片段

时间:2018-12-24 12:43:00  来源:  作者:

       离那个日子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了,但是那个欢乐和喜庆的日子,永远不会让人忘记,那是实行大包干第一年的麦收。人们把收打下来的小麦,拉回自己家里,背到自己家的房顶上,第一次不用拿着口袋,等队里的会计分配了,人们都有了自己当家作主的自豪。日头把房顶上的小麦晒干了,村里的小钢磨日夜不停的响着。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农民才过上天天放开肚子吃白面的生活。
       今天,吃白面对人们已经失去了诱惑力,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贫困年月,因为白面而发生的悲喜剧片段。带红点的馍馍
       记的老人们说,不管在动乱的十年中,还是在以前,在我们老家一年中放开口吃白面的日子,只有三天。一个是大年初一,早晨是白面皮的饺子,不管馅子里面放的肉多少,白面皮是必须的,中午的白面馒头是必须的,晚上吃早上中午剩下的白面干粮。还有就是麦子打下场,在麦子晒干进囤的时候,放开劲的吃一天,图个吉利。再还有就是八月十五这一天,一定是吃白面的日子,因为,秋收的庄稼就要成熟了,一年的光景看到眼里了。除了这三天能够放开肚皮吃,别的日子就很少吃白面了。
       常言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节俭是农村老百姓过日子的传统,在农闲时节,别说吃白面,连干粮都节省了,天天是棒子面菜粥。
       过年的时候,就是再困难的家庭,也会蒸上一锅白面馍馍,因为要串亲戚,这白馍馍是当食盒篮子的。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们老家辛店子村,在蒸过年馍馍的时候,会在一些馍馍的顶上点上红点。这些带红点的馍馍是不能够吃的,因为这是要走亲戚用的。
       走亲戚一个食盒要用二十个馍馍,这是上辈流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够再少了。因为白面少,几家亲戚走下来,这装食盒的馍馍就不够二十个了。这怎么办,就向邻居家去借馍馍,借来的都是带红点的。
       有一年,我大娘和邻居家还为这借食盒闹了点不愉快。她回娘家的时候,自己家的馍馍不够二十个了,就借了邻居家十个带红点的馍馍。因为不管去谁家走亲戚,对方是不会把这十个馍馍留下的。走亲戚的人要很大方的让对方把篮子里的馍馍都留下,其实,对方也明白,点红点的十个馍馍是借的,就是留也不会留借的馍馍。这规矩大伙都心知肚明,但是谁都不会说破。碰上小气的人家会多留几个,大方的就一个不留,让人把二十个馍馍全部带回去。借馍馍走亲戚,这是在贫困年代,老百姓为保留一点面子的无奈之举。我大娘家的弟媳妇,在外面工作,她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顺手就把几个带红点的馍馍留下了。我大娘虽然知道,但是她也不能够说破这事,关系到自己在婆家的脸面。
       她回来很为难,邻居家不干了,她还给人家的虽然是白面馍馍,但不是人家的原装的,邻居家的婆婆说,大娘家的馍馍个小,面黑,非要人家带红点的。人家不说大娘的弟媳妇,人家说是大娘换了人家的馍馍。还是我大娘的父亲,连夜将这几个带红点的馍馍,送了回来,这事才解决了。十九条半大卷子
       吃大锅饭时,家家的生活条件都非常的艰难,但是再艰难也要结婚,结婚第二天,新娘也要带着新郎去娘家回门。
       新女婿回门,贫困时代不像现在,带好烟好酒,还要带红包。那个时代,新女婿回门,再艰难的人家,也要带着二十条拧成麻花状的大馒头,我们这里叫大卷子。
       这二十条白面大卷子,娘家是要全部留下的。那些邻舍的大娘大婶们,要凭这大卷子,看婆家的家境,看婆婆的治家能力和人品。白面馒头蒸的好,证明家境好,吃白面多,反之就是贫困,就是吃白面少的户。
       所以,这大卷子蒸的好坏,代表着当家女人的脸面。蒸回门的白面大卷子,这也算是一个工艺,自己不会,就找那些村里公认的做饭好手,会蒸大卷子的女人来帮忙。
       我说的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也就是和这个白面大卷子有关。就因为我们吃了人家的半截大卷子,闹的这对刚结婚的夫妻,差点散伙。
      我们这里的风俗,结婚第一夜,摆放在炕上的被阁子里面,要放上白面馍馍或者是一些个别的吃食,就是为了给新媳妇半夜里吃的。这些东西有时候,新娘子吃不到,都被我们这些闹洞房的人吃掉了。但是,也有条件不好的人家,不放这些东西。
       那年,大街里刘同建家娶媳妇,这天晚上,他家的被阁子里,没有放东西。领着我们玩的孩子头儿大祥子说,不让我们吃,好,我们就熬干他的灯。我们几个人把新媳妇围在炕上,看她。什么也不说,就是看,新郎开始还能够绷着劲,看我们不走,就到外面其他房间里吸烟去了。
       眼看着冬日的三星儿都快到西山了,估计也得有下半夜两三点了,新郎说,你们走吧,我们谁都不说话。新郎说,我的小老乡们呀,你们走吧,这天都快明了啊。这时候大祥儿说了,我们饿的慌。这时候新郎才想到,他没有在被阁子里放东西。他让他弟弟去给我们拿白面馍馍,他弟弟去了半天,空着手回来说,没有白面馒头了。没有我们就不走,新郎说,怎么没有,就在东厢房里挂着哩。他弟弟说,就剩下二十条回门用的大卷子了。新郎也遭难,他问我们吃别的行不行,有用玉米面发的馍馍。
       大祥儿说不行,别人家娶媳妇我们都是吃的白面馍馍。最后,新郎和我们谈判,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白面馍馍了,这回门的大卷子不能吃。但是,他搁不住我们的坚持,最后谈判好,我们四个人,吃了半截大卷子。
       但是,我们不知道,就是因为我们吃了这半截大卷子,新郎回门时,只好带着十九条半。也就为这半条卷子,让娘家人恼怒了,他们两口子差点散伙,打打闹闹了两三年,直到有了孩子才平息。白面烙饼不翼而飞
       那时候,集体时代,生产队都有养猪场,这是响应上级号召办的。我母亲因为我们弟兄几个年岁小,队里就照顾她喂猪。当时放猪的还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外号叫大牙,一个外号叫老蜜。他们两个都是爱说爱笑的人,都非常的乐观,天天赶着猪出去吃青草,到了秋天就赶着猪到收了红薯的地里去,让猪在地下拱那些遗漏的红薯。
       为了发展养猪,为了尽快的让猪崽繁育,队里给两个猪倌定了规矩,只要是老母猪下崽,奖励他们两个吃一顿白面烙饼,这当然也包括我母亲。听母亲说了这事,我就天天盼着老母猪下崽,可是老母猪不会天天下崽的。
       这天,刚从村里学校回来,母亲告诉我今天晚上,老母猪要下崽了,你去给他们两个一起看护,一个人一个大烙饼。母亲烙饼的手艺非常好,尤其是搁上葱花的油饼,要多好吃有多好吃。
       猪圈里拢起火堆,临产的老母猪一个劲的折腾,我们的任务就是看着它,别糟蹋了猪崽。也许是没有到日期的原因,反正这老母猪就是不下崽。
       母亲已经在熬猪食的大锅里开始烙饼了,队长还从油坊里拿来半斤棉籽油。
       这面是经过出纳,也就是队里仓库保管员过了秤的,一个人半斤干面。一斤半面合出来,没有多大一块面团。要把这三张烙饼作的一般大,这就考验着母亲的烙饼手艺了。
       我看护老母猪的目的就是想吃烙饼,但是,两个猪倌一定要等下了崽才吃。做好的烙饼就在大锅里,上面用大木盖子盖着。母亲做好之后,当着两个猪倌的面,把烙饼放在锅里盖上,就回家去了。
       这天老母猪好像是和我们开玩笑,就是不下崽,还差点把大牙咬一嘴。
       这一夜老母猪没有下了崽,必须报告,队长看了看老母猪说,它这是受了惊吓了。没有下崽这烙饼就吃不成,可是已经烙好了,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提前奖励我们。但是,打开锅盖的时候,我和两个猪倌都傻眼了,锅里的烙饼没有了。
       我们三个都没有离开现场,锅里的烙饼怎么就没有了呢。虽然队长说是我们吃了,还说要罚我们几个,但是,他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也没有追究这事。
       但是,这事在我的心头,压了好多年,那三张烙饼到底哪去了呢?
       直到好多年之后,就在人们放开肚皮吃白面的时代,这个谜才解开,是队长走后又悄悄的返回来,趁我们追老母猪的时候,把烙饼偷偷的拿走了。
       已经到了老年的队长说,当时他的孩子病了,想吃白面烙饼,但是家中没有,他黑了心的去了猪场,办了这件事情。他本来想拿一张的,但是想到炕上几个饿狼一样的孩子,他一狠心,就全拿了。如今,队长和两个猪倌还有母亲,都已经过世,但是这些事情,我却不会忘记。
       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富裕时代,白面大米人们都吃腻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贫困时代,我们都不要忘记,是谁让我们走上幸福之路的,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的今天是怎样在四十年前,艰难起步的。
       正是有了过去的记忆,我们更会倍加珍惜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时代,珍惜我们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杨江敏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冬日的味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