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蛰伏在朋友圈的前任们

时间:2018-01-26 13:55:10  来源:  作者:

 
 
    
 
 
                                   李察
    想象一下,如果和已分手的前任住在同一条街上,随时随地都能不期而遇,彼此的生活动态、情感近况全都悉知悉见,对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时刻近在眼前―――这样的日子,过得是得有多闹心?
    如果比邻而居的还有现任的前任、前任的现任,那生活更不啻噩梦一场。在社交媒体时代,如此噩梦早已成为日常。有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道过“再见”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见”。动态信息的红点亮起,点开也许就又能见到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的朋友M小姐就得了一种叫作“手贱爱翻前任朋友圈”的绝症。她与历届前任都保持着好友关系,隔三岔五就要去他们的朋友圈巡视一番。“不评论、不点赞,纯粹只为八卦”。在朋友圈里,她领略了原本木讷朴实的前任甲如今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的风采,拜读了曾经的文艺青年前任乙孜孜不倦转发的成功学鸡汤。她还有幸瞻仰了前任丙的婚照。“他老婆是个锥子脸。”M小姐摸着自己圆润的下巴,感慨万千。
    也曾有某前任在她发的朋友圈动态下留下评论,偏偏话不投机―――更让她庆幸:“幸亏早早分手,不然就要多个前夫。”朋友圈是她的窥镜,在这里,她窥见了前任们的变化,似乎也窥见了当初相爱时未能了解到的他们身上的另一面。
    也有人把朋友圈当成了和前任的竞技场。G小姐的前任分手后又交往了新女友,仿佛放飞了自我、重获新生,三天两头晒合影、秀恩爱,再不是当初那个打死也不肯在网上“公示”女友的低调男。
    G小姐也不甘示弱,朋友圈愈发花团锦簇起来:晒工作,晒出游,晒厨艺,晒读书,晒马甲线、A4腰。“就想证明:我很好,错过我是你的损失。”然而对方并没有留下过评论,甚至从未有过“手滑点赞”,这让G小姐不免有几分失落。她心里明白,虽然在朋友圈里生龙活虎,在内心深处自己对那段感情并没有真正放下。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88%的人分手后会在社交媒体上继续关注前任,有些人甚至会在“互删”“取关”后,仍通过共同朋友等第三方账号查看前任的动态。有专家分析认为,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让人们的生活更容易曝光,无形之中强化了人与人之间没有互动的弱联系。正是这种弱联系让分手的精神过程变得更加痛苦而漫长。
    在英剧《黑镜》中,编剧就曾大开脑洞,幻想人们在未来安上“智能眼”,在现实生活中用上“屏蔽”技术,分手后屏蔽,从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在彼此眼中变成灰白色的马赛克阴影。可叹的是,微信等社交媒体明明设计了“双向屏蔽”“删除好友”等各种功能,我们之中88%的人却出于各种理由不愿将之应用于前任的身上,反而千方百计更多地挖掘前任信息。人类的情感世界是何其奥妙啊。
    当然,“取关”前任、屏蔽对方动态,并不是治疗情伤的灵丹妙药。毕竟,前任不止匿身在他们更新的动态背后,而更多蛰伏在我们自己曾发过的朋友圈里。那些过往生活的照片,发自肺腑的爱情感言,都是一段亲密关系的“数字遗产”,即便费力去逐条删除,也不过是逼自己再鸳梦重温罢了。只能任时间将其冲洗,静待能够坦然面对的那一天。到那时,它已不再是关于前任的记忆,而是关于我们生命与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手之后,有人想知道:“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也有人怕知道:“最怕回忆突然翻滚绞痛着不平息,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想”是“怕”,是删是留,那些蛰伏在朋友圈里关于前任的信息,帮助或逼迫我们重新面对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人,也帮助或逼迫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城里乡下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