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南地北定州人>>

戎马一生报国志翰墨挥洒狂草情

时间:2013-04-19 15:52:50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贾旭鸿摄影白永民
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生死关头总会挺身而出,用身躯为战友筑牢安全防线;他又是一位矢志不渝的学者,历经磨炼总是痴心不改,用笔墨书写着人生最美的画卷。他就是被书法界誉为“中国当代狂草第一人”的原第二炮兵总医院职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占波。人物档案
王占波,1950年生于留早镇西南合村,1969年2月参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第二炮兵总医院职工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1987年被授予中校军衔。王占波自幼酷爱书法,军旅生涯42年间从未间断对书法艺术的研习,现任中国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名流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艺术顾问兼高级研究员,中国书画促进会副秘书长。
近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的第二炮兵总医院见到王占波时,一下子被他的精气神所震撼。60多岁的王占波身材魁梧,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见面,王占波用热情的乡音招呼我们,陌生的感觉瞬间消失。在他的创作室里,我们聆听着老人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事事争当“排头兵”
1950年腊月25日,王占波出生在留早镇西南合村。1969年2月,19岁的王占波带着参军报国的理想,坐上火车来到北京。“到部队要好好干,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别给家里人丢脸……”坐在火车上,王占波耳畔还萦绕着父母的叮嘱。他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工作要高标准,做人要严谨,无论干啥,我都要做个‘排头兵’!”
有了这样的信念,王占波训练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主动给自己压担子,从不叫苦喊累,无论什么训练科目,他都要拿先进。新兵训练结束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到北京军区某汽车团教导连学开车。当年8月学成毕业时,王占波因为成绩突出被留在教导连做教练工作。王占波做教练工作特别善于思考,他常常把枯燥的技术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员们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大家轻轻松松地学会技术要领。他教学成绩好、训练质量高,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由于工作出色,政治过硬,1973年,王占波提干任排长。1975年由排长晋升为正连长。正是这一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勇救战士,荣立二等功,被评为“爱兵好干部”。
那年,王占波在新兵训练实弹演习投掷手榴弹科目时做保险工作。当时王占波站在一位安徽籍新兵左侧,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投弹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可这位小伙子十分胆小,一直不敢投掷。王占波亲自为他做了示范,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终于,小伙子鼓起勇气准备投弹,他一步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着,当王占波发出投弹口令后,却没有看到手榴弹落地,他转眼一瞅,那枚手榴弹正在新兵右侧脚下冒着火花!王占波一把抱起新兵猛地用力往外一甩,把小伙子扔出几米远,而他则就地卧倒。在他卧倒的同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王占波倒在血泊里,而新兵却安然无恙。那次,王占波的右腿被弹片划开一条长十公分的口子,一枚弹片打进他的脚心,他的胶鞋也碎成了29块。“生死关头,什么也来不及想,那些举动都是出自本能,就是一定要把他救下来!”这是王占波对自己英勇壮举给出的答案。这瞬间的本能之举,折射出王占波身上舍己救人、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而这种品质在他幼年时代早已深深扎根。
“抗战时期,我父亲是除奸队的队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父亲双腿被敌人刺刀穿了8个洞,血流如注,但他临危不惧,奋力打倒几个鬼子,翻越5座房子,跳过7道墙,最终成功脱险。”这是父亲留给王占波最深刻的印象,正是父亲那勇敢坚强、英勇无畏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占波。那年王占波才十多岁,他正在河边拔草,突然看到一个男孩儿抱着两三岁的弟弟过河,一不小心把弟弟掉进河里。王占波立刻跳进河里,把孩子救上来,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读初中时,他在鱼塘里把同学救上岸;执行任务时,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战士挡住飞来的石块……在危险面前,王占波从未退缩过,他永远是一位勇敢的“排头兵”。自学成才“美容师”
1977年12月,王占波调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做行政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的34年里,他负责全院军人的管理,医院的安全警卫、太平间、招待所、车辆派遣等后勤事务等,是医院名副其实的“大管家”。在他做行政管理工作期间,因为工作认真,管理有方,医院连续8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安全行车先进单位。王占波被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授予“八五规划除害灭病卫生先进个人”,他还两次参加了北京军区六分部基层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除了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王占波还负责官兵的丧葬事务。在处理一些官兵意外死亡的事件时,因为有些尸体受损严重,官兵家属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时,还要承担无形的精神折磨。王占波决心自学尸体美容技术,他要用自己的双手,为战友美化出最安祥的遗容,让逝者的家人得到最大的宽慰。经过多年的研究揣摩,他摸索出了一整套美容技术要领,从一个“门外汉”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里手”。“遗体告别仪式是逝者留给家人最后的印象,整容工作一定要本着‘尊重逝者,尊重家人’的理念,给他们的家人留下最安详、最美好的印象。”这是王占波多年从事“美容师”工作的心得。他义务为死者穿衣整容2800余人,被授予中校军衔后,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解放军报》、《健康报》等报刊都曾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痴心丹青“追梦人”
工作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事事争先的“排头兵”,在艺术上,王占波同样展示了精彩的别样人生。
“我8岁时就跟着父亲学柳体,1978年又跟随医院的张岚芳老师学魏碑。”一说起书法,王占波就有说不完的话。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王占波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努力。1985年,王占波明确了自己的艺术目标:研究狂草、写狂草。每天四点钟,王占波准时起床,匆忙吃过饭就悄悄来到医院仓库的地下室,以水为墨,以地板为纸,先后临摹了中国书协秘书长谢德平及狂草大家张旭、怀素等人的作品。在地板上临摹8年后,王占波才开始在报纸上练习,直到对狂草有了很好的理性感觉,他才在宣纸上挥毫。为了练习书法,他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全用来写字,每天坚持临摹9个多小时。节假日,他的练字时间更是超过十七八个小时。常说“十年磨一剑”,经过27年的磨砺,王占波的书法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着,他的书法作品也有了质的飞跃。
2006年9月,王占波第一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他的狂草作品《兰亭序》就获得了中国国际华表金奖。2007年7月,人民大会堂收藏了他两幅丈二狂草《沁园春.雪》和《清平乐.六盘山》。2007年8月,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收藏了他的一幅丈二狂草《沁园春.雪》。2008年1月,荣获首届“和谐颂”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7月,获得北京奥组委组织的《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金奖》,当年12月,又被授予2008年中国百名创意书画家称号。2009年7月,他获得《弘扬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杰出新秀荣誉称号。2012年5月,王占波被聘请为国务院国宾礼书画家人才库人才。
王占波痴迷书法艺术,同时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他为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创作了大量诗词。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收藏了他创作的狂草作品《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健儿金牌榜》和《第29届奥运会放歌》。他还先后为希望工程、扶贫工程、汶川灾区、北京打工子弟小学等各类慈善事业捐赠书法作品达160余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